读《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

读《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

《乌合之众》是由法国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影响世界的群体心理学奠基之作。书中讲述了群体的心理所受到哪里因素的影响,群体与个体的差别,群体与领袖的关系等;本书有很多例子讲述了群体心理学的特征,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庞勒说“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个人被群体化后的表现。这也是为何如今随波逐流现象愈发强烈的原因。在之前所说的网络暴力的例子中,体现的不仅仅是群体易冲动,易急躁、易变的特征,还有的是他们易受暗示、易轻信他人以及具有非常偏执,且强烈的道德感的特征,在网络上便会形成所谓的道德绑架。群体往往不善于思考,他们只会单纯认定一种真理或缪误。因为他们具有太多的“脑子”了,而这么多脑子中只有一种思维,便是群体的思维。这是庞勒口中的群体积累在一起,只有愚蠢,而不是聪明。这是个人意识在群体中不断缺失的体现,这样一种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会让人完全完全服从于使之有意识人格消失的人,甚至在暗示下做出一些有违常理或者与他性格矛盾的事情。

人们会因为自己强烈而偏执的道德感去迫使他人做一些满足他们道德感的事情,例如在一场灾害中强迫富豪捐款、公交车上不考虑他人身体原因便强迫其让座等等,倘若你选择了拒绝,便会有一群人蜂拥而至对你加以指责。这些举动在群体看来是替天行道。然而现实是人们在不明真相下的指指点点,或许对于当事人而言才是最为痛苦的,那些顶着道德光环的人或许才是真正的施暴者。

所以在社会进步层面上而言,对于个人,有意识人格的保留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了。不盲目轻信他人言论,不盲目选择被迫社交。作为个人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让自己的思想不成为他人的跑马场。要做到保留自我意识最重要的便是对于自我的认可,唯有自信于自己的观点、对于是非的判断,才会做到坚守。

而在群体方面,一个积极的暗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群体根本没有预先策划。他们可以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励,但是又经常受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像被狂风卷起的树叶,朝着各个方向飞舞,接着又落在地上。”这样的一种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群体的“可塑性”。·他们并非都是负能量的集合,某种程度上而言,刚刚形成的群体就像是一张白纸,最后成为怎样的一张画取决于沾有色彩的画笔。一个积极向上的暗示可以使得群体向一个好的方面发展。暗示会在群体中形成一种信念,而信念正是一种文明的基础。群体会为了某一种信念的成功而舍身取义,所以古往今来,在乱世之时会有各种理念的革命去推翻原有依然衰败的制度,去创造新的制度。而在盛世安稳的时代,群体理应是一种稳定剂,是真善美的践行者。唯有群体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了,社会才会愈发向上,一个国家名族才会稳定进步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56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聊斋志异》读后感2000字

    赐我一双阴阳眼 ――《聊斋志异》读后感 白发苍苍的老人端坐窗旁,皎洁的月光为他镶上虚幻的银边,又落入他浑浊的眼与深刻的纹中,带出一分奇异的神采。夜色浓重,一双颤抖的手合上泛黄的书卷…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92
  • 观《我的兄弟叫顺溜》有感400字

    现在,中央8套和中央1套都在演一部热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看了之后,我大有感触。 片子的导演是花箐,这个片子主要讲的是 新四军战士顺溜枪击汉奸吴司令时,却误打了自己的司令陈大雷。…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622
  •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读后感600字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是《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中的第一句话。 看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后其中一个物特别吸引我――夏木 夏木一个夹杂绿生长,温暖如曦的名字却属于一个目如死海,清冷孤寂的少…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79
  • 《渔夫和魔鬼》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渔夫每天只要捞四张网,家人们就够吃了。但今天,渔夫捞到了一个瓶子,因为没忍住好奇,就把它打开了,却出来了一个魔鬼。魔鬼说:“1800年了,我终于出来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5日
    358
  • 《愿望树下的呼唤》读后感450字

    人情皆暖――读《愿望树下的呼唤》有感 炎炎,我放下《愿望树下的呼唤》,看着空调冒出的冷气,思绪渐渐飘远,回味着这本书,好久才回过神来。 《愿望树下的呼唤》这部作品,描写一个早熟而有…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32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700字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雨迷离,纯净的青苔在江南幽深潮湿的庭院自由生长。思念如同密密斜织、前期时间徐徐缓缓的冬雪,像是永远不愿歇下,不免令人心恼。其实,恼人的不是这雪,而是情…

    读后感 2022年8月3日
    2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