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读后感2000字

《皮格马利翁效应》读后感2000字:

第一部分人际关系中存在幻想

要理解幻想的产生,需要回顾婴儿早期认知世界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对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没有概念,连区分自己和外界事物都很困难。他有任何需求都可以从母亲那得到满足,所以婴儿知道有些东西可以给他带来安慰。20世纪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婴儿理解外在事物时会产生幻想,例如幻想泰迪熊是像母亲一样的存在,他从泰迪熊上找到安慰,对于成长阶段的婴儿,这是他认知外部事物的第一步,即在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之间建立一种连接。泰迪熊本是一件玩具,是婴儿幻想让它有了安慰自己的意义,这件玩具对婴儿来说变得跟妈妈一样重要。这种幻想技能,在人们成年后,会被无意识地用到人际关系中。因为感情的传递很多时候依靠非语言方式,所以人们对关系的理解经常靠猜。例如两个同事相见,互相问好,各自都会把一句早上好在心里翻译一遍,如他跟我说话是不是有点冷淡之类的,日常生活中是没有旁白的,所以可以看出人际交往中,人们情感层次虽然丰富,但往往靠猜,你读取别人的意图,判断你们关系的远近,进而决定下一步如何对待他。人们就是在不断幻想别人的心理,在幻想中搭建这个人的形象。

虽然幻想是无意识的,但是否有倾向呢?作者认为是有的,而且他认为幻想的方向取决于你的需要,即你只会看到对方身上对你有意义的信息,你把过去的经验,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期待融合在一起,加工成你看人的滤镜。你会想象这个人是你希望或害怕的样子,然后用这层滤镜推测这个人心里的反应,想象他对你的反应代表什么含义。每个人的滤镜不同,这就造成同一个人的表现被解读为不同特质。你会把自己解读的这个人当成他真实的样子,他做的每件事你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出意义。一旦你为对方创造的形象定格了,这个形象会被反复印证,你会按照你那套解释的框架来分析这个人做的每件事,更加深你对他的判定,而这种幻想一旦建立起来,很难改变。人们不仅无意识地创造别人的影响,还会无意识创造别人的行为。

第二部分人们会在彼此的需要中互相创造

这里需用一个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概念来解释,那就是投射认同。投射认同指人们会无意识地诱导别人,让这个人产生一种特定的行为。最早提出投射认同概念的人是心理学家克莱因,他认为,人在婴儿时期形成了与母亲的互动方式,这个方式逐渐固定下来后,人们在成年后会把它带到跟其他人的关系中。也就是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释放一些情感信号,诱导别人做出自己想要的反应。人们实际上是在强迫别人,扮演自己舞台上需要的角色。这种投射有几种方式:一是你可能引导别人做你接受不了的行为,然后再惩罚他人,你可以惩罚他人身上你最恨的东西,这样就不用惩罚自己了。二是你可能把优秀的特质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这个特质是你可以具备但还没具备的。三是你用自己身上的某种品质,召唤他人身上跟我们相似的东西,这个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潜质但为了增加亲近感,两人在一块会增强同质部分。四是你可能安排另一个体验你自己不想承受的痛苦。

上面说的这四种投射方式都会改变别人的行为,但别人真的有那么容易被改变吗?作者的解释是每个人天生就有表现多种特质的潜能,但人们后天的经历会固化其中某些品质而抑制其他品质,但被抑制的品质并未消失,随着阅历增加,当个体遇到能够唤醒这些潜质的人后,个体就会重新构建自己。读后感www.simayi.net你能创造别人,意味着你也能被别人创造,你在别人眼中,跟你真实的自己不会完全一致。不同的人对角色的要求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剧本都不一样,如果你的剧本需要一个敌人,你会发现你身边会出现一个总跟你作对的人;如果你需要扮演救世主,你就会创造出需要被拯救的人;如果你需要扮演被降服的人,你就会发现或创造一个独裁者出来。

第三部分创造关系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双方的关系是通过互相扮演对方需要的角色来确立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风险,即在关系中,我们对一个人认识是片面的。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引拒值,指一个人可以被创造的程度。一个人后天会形成一些特质,与人相处中,人们会根据你身上的特质给你贴标签,我们身上都有标签,这些标签会强化人们对待你的方式,让你更容易被选中扮演固定的角色。用引拒值来解释就是你对这个角色的引拒值很强,一个人可能存在对多个角色的引拒值。人们经常犯一个错误,即认为关系是不可动摇的,当你按照自己的需求塑造他人时,你认为这个人永远是你印象中那样。

这里面会出现几个问题:第一,这个人除了扮演你需要的角色,他也在其他舞台扮演其他角色,如果想要完全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整个舞台上全部的角色阵容,否则你会容易忽略他的其他方面。第二,你会只看到他的行为而忽略他的感受,因为人都有偷懒的想法,留心超出角色设定的信息会让你觉得是一种认知负担。第三,对方也在时刻变化,他可能也想尝试不同角色,这会给你们的关系带来变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76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111
  • 大头马的鬼马日记读后感400字

    痛并快乐着 ――读《大头马的鬼马日记》后感 假期,随意翻开张之路的《大头马的鬼马日记》,被书中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感染着,心中不由勾勒着他们的长相;被书中一句句幽默的言语逗乐了,嘴…

    读后感 2022年6月15日
    148
  •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300字

    【第1篇】 一个咧嘴微笑,一个朝右倾斜的脑袋,一个左低右高的肩膀,他,被轮椅禁锢了40年却凭着顽强的意志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他就是人称“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命运为他…

    读后感 2022年8月8日
    88
  • 《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800字

    活着,就此安心度日 ――读《仓央嘉措诗传》有感 他的诗歌,如一颗明珠挂在天际,映照着凡间的众生;他的一生,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打动了梦中的你我。他,就是仓央嘉措。 本是活佛,却又放…

    读后感 2022年7月29日
    167
  • 读《你是我的妹》有感400字

    最近,我读了彭学军写的《你是我的妹》这本书。 这本书里有很多个故事,但是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主人公“我”捶石子挣钱给妹妹“老扁”买凉鞋这个情节。这个情节主要写了在一次整理房间时,“我…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202
  • 《冯骥才散文精选集》读后感600字

    赏析《冯骥才散文精选集》 ――《我心中的大学(二)》 “活着,却没白白的活着,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同时,如果我以一生的努力都未给文学添上什么新东西,那将是我毕生最大的遗憾!…

    读后感 2022年5月27日
    2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