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读后感1000字

《红高粱》读后感1000字:

读罢莫言的《红高粱》,脑子里便是那高亮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里,一片血红,无边无际。

《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片奇作。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构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家乡的抗日生活。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述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无边无际的高粱地构成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

《红高粱》中充满对于人的个性和生命强烈的赞美。这种现实人生与过往历史的交流,是过往民间直接中所蕴涵的精神转化为当代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崇高生命的强力、赞美个性生命的伟大是莫言《红高粱》的主题,这个生命主题会使我们想到西方近代以来的生命哲学,个性是尼采那种高蹈的生命意志。在那里,莫言引出了一个关于“原始生命力”的主题。这一主题首先能够透过其描述的野生的“红高粱”这一富于象征寓意的意象而得以确立。这些野生的、蓬勃的“红高粱”,即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粮食,又是他们生存活动的现实空间。

“红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北方中国农民的生命力的象征。《红高粱》显然超越了其题材所固有的一般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观念的含义,而是展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包含了更为深刻的关于生命力的寓意。与此主题相关,莫言笔下的主要人物往往不是那种有正统礼貌观念所认定的所谓的“历史主题”,而是那些被主流历史排斥在外的人群。在《红高粱》中,参与那场应用的战斗的主角是一帮由土匪、流浪汉、轿夫、残疾人之流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然而,正是在这些粗鲁、愚顽的乡下身上,莫言发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站在正统的文化立场上看,这些人是历史的“边缘性人物”。他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大大僭越了礼貌的成规。他们随意野合、杀人越货、行为放荡、无所顾忌,是未被礼貌所驯化的野蛮族群。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生命力的破坏性因素。莫言赋予这种破坏性和生命强力以精神性,升华为一种“酒精精神”,透漏了民族文化中所隐含的强悍有力的生命意志。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觉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个充溢这生命力的女子。

《红高粱》中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国人光明磊落、直率坦诚,不避生死、敢爱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巍然屹立的民族精神。作者:许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815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卑微的父爱》读后感800字

    《淮南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它的意思是说:慈祥的孩子,并非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报答自己。每一位都是十分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并不是想得到回报,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自己…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83
  •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500字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500字: 作者是一名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用自己的知识沉淀,生动的讲述着人类的历史进程。它不是生硬的历史课,不是冷血无情的进化史,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发展史。 …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43
  • 稻草人读书感悟450字

    《稻草人》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如:《小白船》、《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画眉》……令人陶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有一粒种子,这颗种子…

    读后感 2022年5月25日
    137
  •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偷影子的人》描述了一个老是在班上受欺负的瘦弱的小男孩,他害怕的提问,他害怕被惩罚后回家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他害怕的欺负,同样他渴望同学的、他更渴望能得到自己爱慕的小女…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92
  • 读伤仲永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作为“邑人”,帮助自己的邻居纠正错误,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仲永的邻居怎样做的呢?&m…

    读后感 2022年10月22日
    54
  • 《成长的翅膀》读后感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我一人静静的坐在火炉旁。取暖,闲着没事做,便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书名叫《成长的翅膀》。我打开书一看,原来是一本小学生礼仪读本。于是,我翻到第二页,认真地读了起来。…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2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