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2000字

《围城》读后感2000字: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说,中国的当代小说不是少了批评,而是已经远离了文学。当然,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一面遭人白眼,一面惹得自己一身烦。

但也有幸,偶尔遇见一本好书,会反复来读,感觉自己像是浪里淘沙,寻到宝了。这场面,想来民国时候,应该不算多见。多少大师,都扎堆在那个年代,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也是好不热闹。谁要是敢对文字不敬,恐怕很难混的下去。

其中翘楚,现在被人提到最多的,恐怕鲁迅,但我内心里,最喜欢的,反而是老舍。想来想去,最好的比喻,应该这样说,在我小小的私心里,文学上几十年飘忽而过,老舍之于鲁迅,大抵是当代的王小波之于王朔。很难分出伯仲,但实实在在地各有特色。

说回《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实在不敢评价,只一本《管锥编》,恐怕老爷子的地位就无人能及了,恰好还有一位名夫人杨绛先生。

《围城》应该是钱钟书唯一一本长篇小说,另外还有一本《猫》和中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不过除了《围城》,我只草草读过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和《毛姆读书笔记》一起,应该算是我的开窍作品。人生书读的再多,让人开窍的,恐怕也就三五本书。

《围城》故事也简单的很,主人公方鸿渐,在外国游学,弄了个假的博士文凭,回家准备应付父亲大人,以及未过门就去世的妻子一家,船上遇见鲍小姐、苏小姐同回上海。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谈不上见一个爱一个,但是从上海,到三闾大学,最后带着同路结伴又成为自己妻子的孙柔嘉辗转回到上海,平平淡淡,吵吵闹闹的几年光景里,看清了周身的人、出身、地位、以及社会的规则和玩法。

钱钟书笔下厉害的地方,不仅有对情爱细节的描写,更重要的是对知识分子中人情世故的批判。当然,「批判」二字钱钟书可从未提起,全是我读后在蛛丝马迹中总结而成。

譬如,在三闾大学时,得知自己没有被续聘,在书中有一段写到:

他入世多年,明白在一切机关里,人总有人可替,坐位总有人来坐,怄气辞职只是辞职的人吃亏,被辞的职位漠然不痛不痒;人不肯坐椅子,苦了自己的腿,椅子空着不会肚子饿,椅子立着不会腿酸的。

还有讨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问题,钱钟书又写:

鸿渐道:“这不是大教授干政治,这是小政客办教育。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像你们的报纸宣传品、训练干部讲义之类。”

这话放到当下,也毫无历史差别感,尤其是网络世界上,更像是某种愚民政策了。

不过书里更细腻的,还是对方鸿渐几段且进且退的感情描述,以及在三闾大学的人情冷暖。忍不住总要多翻几遍。书里,方鸿渐唯一一个真的爱上的人是唐小姐,文中第一次是这样描绘唐小姐的: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一句「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普通又至高无上的评价。顺便还讽刺了一下当代政治家。

对于唐小姐,是两个人的错过,对于苏小姐,是情爱里的不合,对于孙柔嘉,则是事出有因的凑合。钱钟书在一部《围城》里,写出了男女情爱之间的全部的可能,爱人、被爱,和莫名其妙的婚姻。

面对唐小姐,方鸿渐会想“为什么爱情会减少一个人心灵的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被摆布呢?”而换到孙柔嘉,又写到“他对她也许不过像自己对柔嘉,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整本《围城》,胜在细节,胜在文字背后,你不得不咂摸咂摸人心,咂摸咂摸自己。我就想到许子东在节目里讲,为什么中国人写不出好的悬疑小说,因为中国人,就爱看结果,书放在那里,你就告诉我谁是凶手,有什么动机,就好了。·日本人则全然不同,他们尤其关注细节,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要做这个,为什么选择回家而不是别处,凶手心里怎么安排、怎么规划的,怎么把一个案子做的天衣无缝的。

在中国,找不到这样的小说,但是在大家笔下,中国人对人心人性的描写,还是不输日本的,仅仅这本《围城》,就算得上其中翘楚了。

当然,再加上钱钟书时不时的敲打一下社会,这故事看着不像是逼真,简直就是在你我身边发生过的。而且文中许多类比、比喻的写法,深得我心,有些爱不释手。比如“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比如“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再比如“办行政的人尤其难守信用,你只要看每天报上各国政府发言人的谈话就知道。”

这本书,很多人做过考究,说方鸿渐,就是钱钟书,对此,杨绛先生在后记里也写了,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真实的影子,也都有一点创作的升华,有时候,是这个人的故事安在了那个人身上,有时候,是那个故事里的人,安在了这个故事的某个地方。所以也说道:

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也算是前辈对后人的告诫。

再说回开篇,我说“中国的当代小说不是少了批评,而是已经远离了文学。”这话一定是会挨骂的,为免于此,我还是引用一段书里的原文,表达一点自己的想法,就像钱钟书说:送给女人的东西,很少是真正自己的,拆穿了都是借花献佛:

“她序上明明引着JulesTellier的比喻,说有个生脱发病的人去理发,那剃头的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毛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的不值批评。这比喻还算俏皮。”

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来形容这本书,大抵也是「俏皮」。作者:Elizen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885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洋葱头历险记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你知道我最喜欢读的是什么书呢?不如我给你出一个谜语吧!身穿红外衣,挺着大肚子,人人见了它都要流眼泪。打一种蔬菜,猜猜看,你猜到了吗?对,答案就是洋葱。我最喜欢读的书就是…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109
  • 读《静静的顿河》有感1000字

    合上《静静的顿河》这本书,心中不由得感慨:这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是具有巨大时代意义的俄罗斯人民史诗,不愧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俄罗斯顿河地区的哥萨克…

    读后感 2022年7月14日
    125
  • 《犟龟》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坚持就有奇迹――读《犟龟》有感 今天,给我们分享了绘本《犟龟》,主要讲了定了一个目标――去参加狮王的婚礼庆典,在路上先遇到了蜘蛛,它条件优越,不去奋斗。嘲笑腿短,乌龟说…

    读后感 2022年5月31日
    141
  • 观《狮子王》有感400字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王》这部令人感动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叫辛巴,他的一生充满了冒险的气息。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辛巴的叔叔刀疤为了自己能坐上王位的宝座把辛巴的木法沙给杀…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270
  • 读《背影》有感:缺憾也美丽

      “看着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过边,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还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微倾斜,显出老了…

    读后感 2022年9月22日
    95
  • 读《堂吉诃德》有感900字

    为自己而歌 因无畏而美 ――读《堂吉诃德》有感 正义自有他的天地,任何私欲和贪心都不得干扰冒犯他。 今夜,车水马龙,霓虹璀璨。在这繁华热闹的城市里,翻开书页,重读这本《堂吉诃德》,…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