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与认知——《断舍离》读书笔记2000字

断舍离与认知——《断舍离》读书笔记2000字:

这是一本名气非常大的书,据说自2013年在中国出版以来至今已经再版了20多次,由这个话题还专门引出了关于“断舍离”的文化。“断舍离”也成为了当时最红的网络语言之一,断舍离的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的精髓是: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导权。这本书不长,只有190多页,读完它很轻松。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切都从收拾自己的空间开始,断舍离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采取的行动是: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换言之,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收拾是一项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们与物品的关系,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定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这个非常有意思,我们经常在收拾东西的时候都是漫不经心的,从来没有考虑过当下的我和物品的真实关系。如果以当下的我作为参照来收拾东西的话,那就会发现不必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我们总是在想着不要去丢弃,总觉得终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但是那一天其实一直都没有来到。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一直放在那儿不想扔,这就是我们把这个关系轴或者时间轴错位了。所以正确的方法是把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有用的东西留在你的空间里,其他的都可以舍掉,或者说扔掉。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间收拾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总而言之,断舍离并不强求非要把房间收拾规矩,一尘不染,或即使如此也会获得额外的好处。其次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

以物品为主角,你收拾的时候就一定会考虑物品如何保管,但如果是以自己为主角的话,那就会考虑它适不适合我,这样收拾起来会更放松和更从容。只要常问自己这件东西与我的关系还存不存在,这其实就是舍离的一个技巧。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够各得其所,说到底物品会因为所在场合的不同而变得无用,或者有用。作者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矿泉水装在水瓶里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好喝,但是如果装在夜壶里呢?从物的本质上来讲它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你绝对不想喝它。因此要通过有意识地选择让物品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有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第一种是逃避现实型的;第二种是执着过去型的;第三种是担忧未来型的。

什么是破烂儿?作者把破烂儿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用的东西;第二类是还在用的东西;最后一类是充满回忆的东西。作者认为:不用的东西,充满了诅咒般的束缚的能量;还在用的东西呢,则像一团混乱的淤泥;而充满怀念的东西呢,本身就会散发出强大的气场。所以你要扔掉这些东西,其实蛮难的。

作者认为除掉废物、垃圾和灰尘就能彻底地除掉停止运和腐败运。

我们面临的环境或者说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很多种,断舍离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思考环境:与人相关的环境和与场所相关的环境;近环境和远环境;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的环境和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的环境。

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当我们用断舍离来考虑家庭环境的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想想这个物品是能用的还是我用的,有很多东西是可以用的,但不一定是我会用的。因此,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候应该思考的主语,是我是我而不是物品。

选择物品的窍门儿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所以,面对物品,从繁杂、冗余的物品中解脱出来,需要足够大的勇气,而且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不过一旦明白了这件事儿不过如此,也就没那么难了,闹了半天发现问题全都出在自己身上,既然如此,那就果断的付出行动改变自己吧,除此以外,再无他法。

对我们来讲,半死不活地吊在那里才是最让人痛苦的。如果觉得讨厌的话,如果不相合的话,如果进行的不顺利的话,还不如干脆来一个痛快地了解。光靠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说到底行动才是一切。能够总有一天付出行动的,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以说物品是一面能够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减少物品等于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这属于看不见的场所、不想看见的场所、不想让别人看见的场所。继续打扫干净了,也不会有任何人发现。但是自己知道,并且总在意的场所,这是可以先去开始断舍离的场所。

断舍离的751原则: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可以放满五成;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一成东西。这样伴随着总量限制原则的替换原则,可以让你更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品味。正如作者说的:能够培养出永远只用最好的五种东西的最棒的我。所以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依赖的自己,最终彻底摆脱没法收拾的自己。

总结一下: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这是断;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这是舍;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就是离。作者:李建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54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疯丫头杜真子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在这个署假里,我看了一套名叫《淘气包马小跳》的书,让我认识了马小跳,知道了宝贝和马天笑先生为什么会给马小跳起这个名子,因为马小跳一出生就会跳,所以起名叫马小跳。下面我就…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13
  • 读《吃狼奶的羊》有感800字

    今年,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吃狼奶的羊》。  这本书的作者是沈石溪。主人公则是一只身体健壮,肌肉饱满的羊――流火云。它从小就是喝着狼的奶长大的,因为自己刚出生,妈妈就被吃…

    读后感 2022年6月15日
    141
  •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书感悟600字

    每个人都有梦,无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的梦更多些,也更绚丽多彩些。期间,我就读了一本关于梦的童话故事书――《爱丽丝漫游奇境》。  《爱丽丝漫游…

    读后感 2022年5月25日
    223
  •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_2300字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2300字 纵古观今,数春秋战国时期为群雄割据、动荡不安、诸子百家争鸣、群雄争霸的时期。一部二十四史中,战国史与战国策这双书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名…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105
  • 《泥土深情――巴金》读后感600字

    假期里,给了我一本名为《泥土深情――巴金》的书。闻着油墨气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回到了一个多世纪前的那座世代官宦的李家大宅院,回到了那个令人心急的下午…… 这本书一开头就介绍了巴…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395
  • 读绿野仙踪有感600字

    与朋友交,倾心相助——读绿野仙踪有感600字范文: 你相信吗?这世界上,居然会有一个全部是瓷人的国家,还有一座用翡翠做的翡翠城。如此梦幻的地方就出现在《绿野仙踪》一书中。 这本书主…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