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日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朱熹

作者:朱熹 朝代:〔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译文及注释

春日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春日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2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范文正正直》原文及阅读译文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9
  • 如何文言文

    如何文言文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9
  • 《八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八至   唐代: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译文」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   最高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5
  • 崔祐甫传文言文阅读题

    崔祐甫传文言文阅读题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士,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武昌松风阁》

    黄庭坚 依山筑阁见平川, 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 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 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376
  • 太祖视事东阁

      《太祖视事东阁》出自《典故纪闻》,主要是讲太祖节俭,参军宋思颜敢于说出忠言,他担心太祖只是流于现在,而不会坚持做到节俭。   【文言文】   太祖视事东阁(1),天热甚,汗湿衣…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