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游湖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徐俯

作者:徐俯 朝代:〔宋代〕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渡 一作:度)

春游湖译文及注释

春游湖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蘸水开放。

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

春游湖注释

湖:指杭州西湖

夹岸:两岸。

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

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度:与“渡”通用,走过。

撑:撑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进。

春游湖赏析

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著名。由桥断而见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特点:一是写景在秀丽之外须有幽淡之致。桃花开、燕双飞,固然明媚,但无断桥,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已全然托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2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赵普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赵普的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8
  •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赏析

      【原文】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滔滔春水东流)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3
  • 欧阳修文集――卷一三一・诗余卷一

      【采桑子十三首(之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十三首(之二)】   春深雨…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85
  • 《三峡》的原文和译文

         注释;①自:在 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1
  • 忆微之――白居易诗词全集

    忆微之 [唐] 白居易 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又被新年劝相忆,柳条黄软欲春风。   七律《忆微之》元…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91
  •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