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纳凉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秦观

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纳凉译文及注释

纳凉译文

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寂寂明月夜,船上的笛声在耳边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纳凉注释

倚胡床:坐靠胡床。

倚:坐靠。

纳凉赏析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携扙来追柳外凉”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画桥南畔倚胡床”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官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2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词句…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7
  • 方干过申州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申州作》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此诗开头两句描述战乱对百姓生命的摧残;中间四句分别从村居、郊野来写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最后两句以寥廓的画面引导读者思考战乱的不义,激发人们对战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2
  • 《百家姓·甄》文言文

    《百家姓·甄》文言文   《百家姓·甄》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甄」源出:   一、以技为氏。古代的.甄工,就是制作陶器的工匠。因以为氏。《通志·氏族略》载,舜陶甄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8
  • 曹司农竹虚言原文及译文赏析与启示

      曹司农竹虚言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40
  • 于园文言文字词翻译

    于园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是我们中国的特色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也已经由来数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于园文言文字词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62
  •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銮舆三顾茅庐)   虞集   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   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