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柳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曾巩

作者:曾巩 朝代:〔宋代〕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柳译文及注释

咏柳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咏柳注释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咏柳赏析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2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的翻译赏析

      《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   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如下: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前言】   《端居》是唐代…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30
  •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翁卷《中秋步月》阅读答案

    中秋步月 南宋·翁卷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注释]:翁卷,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5
  •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2)不知将军宽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70
  • 鸩蛇之争

      【文言文】   鸩与蛇相遇,鸩前而啄之.蛇谓曰:“世人皆毒子矣,毒者,恶名也。子所以有恶名者,以食我也;子不食我则无毒,不毒则恶名亡矣。”   鸩笑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30
  • 王建《望行人》阅读答案

    望行人 王建 自从江树秋, 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 多应是白头.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②鱼比目;比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