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寻西山隐者不遇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丘为

作者:丘为 朝代:〔唐代〕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寻西山隐者不遇译文及注释

寻西山隐者不遇译文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寻西山隐者不遇注释

茅茨:茅屋。

扣关:敲门。僮仆:指书童。

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

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黾勉:勉力,尽力。仰止:仰望,仰慕。

“草色”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及兹”二句:及兹,来此。契,惬意。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虽无”二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寻西山隐者不遇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2965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也。避乱江东,又辞孙笨之命,还本郡。与陈矫并为纲纪,二人齐名而私好不协,然俱见器于太守陈登,与登并心于太祖。海西、淮浦二县民作乱,都尉卫弥、令粱习夜奔宣家…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5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全诗翻译赏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72
  • 写河南嵩山的诗词大全

    嵩山,夏禹时称崇山,商汤时称嵩高,西周称岳山,东周始定嵩高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并称五岳。它在河南省登封县境内,由太室山、少室山组成。嵩顶又名峻极峰…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45
  • 千里之外,中秋思乡的诗句

    在千里之外,共沐同一月关,这大概就是中秋我想你的方式。古人也常常在外,吟咏出“千里共婵娟”的感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8
  •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这两句写秋夜之所见所闻——晴空万里,星河明澈,孤雁从空掠过;正是赶制冬衣的季节,千家万户砧杵齐鸣,显出忙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5
  •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