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后,真的被诸葛亮处死了吗?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并不完全是歌舞升平的朝代,战火纷纷、动荡不安的年代也不少,但世人往往对大一统的和平朝代比较熟悉,像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让不少人感到陌生。然而,同为乱世的三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时代,即使没读过史书的人,也能说出很多三国时期人物,比如曹操、诸葛亮以及武圣关羽等。

三国之所以被后人熟知,除了人才辈出的原因,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功不可没,他的代表作《三国演义》,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演义终归是演义,虽然写作手法高超,对人物和事件描写生动形象,但与正史记载还是有些出入,可谓七分真三分假,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马谡失街亭后,真的被诸葛亮处死了吗?

演义中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犀利,义字当头的关羽,奸诈无比的曹操,扎心仁厚的刘备,有勇有谋的张子龙,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令人难忘的故事。另外,智谋过人的诸葛亮,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千百年来鲜有人出其右,堪称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不在江湖上千年,江湖依旧有他的传说,其魅力可见一斑。

或许罗贯中也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文笔之下,处处体现对诸葛亮的崇拜,为此不惜无中生有,把原本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或者别人的成就,归为诸葛亮的手笔。比如赤壁之战,主角应该是大都督周瑜,空城计和八阵图,是罗老先生杜撰的。

马谡失街亭后,真的被诸葛亮处死了吗?

作为正义的化身,诸葛亮执法甚严,无论何人违背军令,绝不会心慈手软,最著名的莫过于挥泪斩马谡之典故。马谡因给予立功,把诸葛亮的再三叮嘱抛之脑后,不听副将王平劝告,擅自行动,结果街亭落入敌手。马谡失街亭后,真的被诸葛亮处死了吗?别再被《三国演义》骗了。

夷陵之战惨败,蜀国受到极大打击,刘备在悔恨交加中病逝,诸葛亮肩负起前所未有的重担。经过短短几年休养生息,蜀国实力大增,是时候与曹魏算账了,于是请求挥师北伐。求情只是走个流程,刘禅立马答应,蜀军浩浩荡荡出发,诸葛亮制定战略部署,点兵点将,把最重要的关隘,交由爱将马谡镇守。

马谡失街亭后,真的被诸葛亮处死了吗?

在此之前,马谡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缺乏实战经验,只不过喜欢谈论兵法,深得诸葛亮器重。刘备活着的时候,对马谡就有看法,担心他纸上谈兵,死前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对于刘备的担忧,诸葛亮并未在心上,反而认为马谡值得培养。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向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在重用马谡这件事情上栽了跟头。当蜀军形势一片大好时,战略要地街亭失守,为把损失降到最低,诸葛亮只能下令退军,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按照演义里的说法,虽然诸葛亮不忍心杀掉马谡,但不杀他不足以服众,最后挥泪斩了他。

马谡失街亭后,真的被诸葛亮处死了吗?

翻阅史书,笔者也找到类似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如此就能证明马谡被问斩了吗?凡事讲究证据,不可过于草率。《三国志・向朗传》记载:“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上面这句话不难理解,马谡失街亭后,果断畏罪潜逃,向朗作为丞相长史,竟然知情不报,诸葛亮怪罪于向朗,直接将他罢免。也许你没听过向朗的名字,但他的侄子向宠不简单,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

马谡失街亭后,真的被诸葛亮处死了吗?

而在《三国志・马良传》中,又有“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的记载,意思是说,马谡死在狱中,并非被当众斩首。众所众知,《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理应非常严谨,但为何对马谡的结局的说法相互矛盾呢?第一种是被诸葛亮处死,第二种是畏罪潜逃,第三种是死于狱中。

笔者看来,根据陈寿本人的三种结论,以二比一的方式推理,马谡失街亭之后,或许没有被诸葛亮斩首,咱们很可能被演义欺骗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1456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马超是怎么死的?

    马超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刘备攻下汉中以后,群臣一百二十余人联名上书汉献帝表刘备进位为汉中王,联名书是以马超为首。马超怎么死的呢? 历史对于马超这位传奇人物并未有太多…

    2022年5月29日
    124
  • 三国四大“万人敌”, 吕布仅排第四

    我们都知道三国之中,有些战将有“万人敌”之称,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万人敌就是能敌一万个人。 然而,这当然是演义夸张了,真实的历史上,万人敌的将军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再强,也绝不是一…

    2022年5月29日
    139
  • 李鸿章第一次在美国看见摩天大楼,说了这么一句话

    一提到清朝末年,许多人估计会想到当时清廷的一大重臣李鸿章,他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世人称他为李中堂,不过关于李鸿章其实骂名颇多,因为他是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多的人,在那一段时期,连他的…

    2022年5月29日
    109
  • 刘邦打败项羽称帝后,定都为何最终选了长安?

    公元前204年,刘邦带兵收复成皋,同时带人斩杀项羽手下大将。此后,韩信带人打败齐楚联军,侧面迂回到后方进攻彭城。项羽因腹背受敌难以招架,只好带派人跟刘邦签订停战协议。双方约定以鸿沟…

    历史故事 2022年5月29日
    122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位篡位者

    在我们的印象中,江山似乎总是打下来的,而每一次政权转移、改朝换代,都会伴随着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大混战,野心家或英雄们各自握有武力,互相争夺吞噬,新势力往往通过武力推翻腐败衰弱的旧…

    2022年5月29日
    247
  • 宋江被毒死时仍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

    宣和年间的宋徽宗时代,皇室极度颓唐、腐败,官宦为了穷奢极侈的生活逼迫百姓,世间民不聊生。有压迫就有反抗,"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梁山起义军聚集在梁山泊开始了他们…

    2022年5月29日
    1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