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传》读后感800字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李白传》有感 

,闲暇之余,信手拿起一本《李白传》,细细品读,感其宏伟,叹其狂傲,哀其孤寂――此人,李太白是也。

火烧叶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白在碎叶城出生,后随其父李客归隐于青莲。李白在幼时就显露出绝世英才的风范。4岁,熟读《诗》《书》;5岁,将李氏一脉的剑谱全部掌握;7岁,剑法炉火纯青――“秋风萧杀,院中寒光乍现,只见一少年持三尺青锋,其身段惊鸿,手中之剑若出水游龙……”

总之,这位少年令其父母自豪不已。传闻,李白抓周时抓到一本书,李客欣喜不已,认为他的儿子长大后绝对是一位文明八方的诗人。又一想,这样一位英寸,必须有个好名字。于是,在李客生辰之时,让李母与李白对诗。其母对上句: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则对下句:李花怒放一树白。故李客取该句中的“李”与“白”字,取名“李白”。

噫!好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年少时,李白就拿起桃木剑与们“厮杀”,像小侠客一般;长大成人后,他持三尺青锋,行侠仗义,纵横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道遇穷人,解囊相助;甘愿为友,两肋插刀。李白的侠客精神,令人难以忘怀。李白人生最尽意之时,便是其在翰林院做官期间。那时的他,并没有忘记他有难之时帮助过他的人,将好酒好肉全给他们送去。其余,便发给了老百姓。

很多人也许都有一个侠客梦,然而,此梦很快将会结束,人未变,心却变。梦尽,又回到了充满欲望的红尘俗世之中。

可叹!可悲!

欲渡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唐玄宗后期,政治腐朽,玄宗任人唯亲,贪恋女色。李白十分担忧,一生都在寻找面圣机遇的他,终于等到了机会。入了官场,当上翰林院院士。可是不久以后,李白失望了――这根本不是他想象中圣严的官场,而是腐朽的官场!李白想劝谏玄宗,可玄宗对此毫不在意,甚至是不屑一顾。李白一怒之下,辞了官,归隐凡世。此后,李白仍整日为当前局面而担忧着,担忧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一生基本都是在“愁”中度过的。不管是怀才不遇的“愁”,还是国家日益衰败的“愁”。所以,李白嗜酒如命,借酒消愁。然而酒是改变不了大局的。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亿万生灵无家可归,民不聊生,国家慢慢走向灭亡。李白整日颓废,最终病倒了。这一病就是一两年,直至太子李亨收复中原,李白这才呼出最后一息。一代天骄,就此病故。

而今,人们带着美酒,到李白墓前,与其共看现在的大好河山,望其安息!

合上《李白传》,情不自禁地吟诵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017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骑骆驼求学记》观后感400字

    今天,给我们放了《骑骆驼求学记》的电影,我们看了都很感动,因为,那些小不管路上有多艰难,他们都坚持去上学。 他们都是的小,要到城里去上学,一走就是整整两天,还得骑骆驼过河、滑索道、…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02
  • 永远在路上——《张祖庆讲语文》读后感1000字

    永远在路上——《张祖庆讲语文》读后感1000字: 张祖庆老师是一位行走在语文教学旷野里的行者。他步履匆匆、从未停歇。张老师从孤独的海岛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变故、许多抉择,可他从未停…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9
  • 《寻访山西古庙》读后感2000字

    作者:杨冬 连达先生的《寻访山西古庙》有“晋东南,晋南卷”和“晋中,晋北卷”上下两册。这套书可以理解为连先生的随笔,记录了他二十来年走访山西古庙的见闻和感受。书中的手绘的素描画是连…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42
  • 《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传》读后感_1000字

    《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传》读后感1000字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清代袁枚曾援引《南唐杂咏》中的诗句如此评价李煜。当我对他的认识只局限于《虞美人》、《相见欢》等寥寥几阕后…

    读后感 2022年9月5日
    165
  • 《查理九世》读后感600字四年级

    【第1篇】 我以前喜欢看漫画书,不喜欢看完全是文字的书,因为我觉得文字书枯燥无趣。但是这个,我改变了对文字书的看法。 这本书就是《查理九世》,作者雷欧幻象。《查理九世》主要讲述了问…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123
  • 读《托尔斯泰传》有感800字

    《托尔斯泰传》主要介绍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以及本书作者罗曼罗兰对托尔斯泰思想的理解,也分析了由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导致的作品风格变化。 在作者生命的某一时期,托尔斯泰的作品就如同《少年维…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