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都江堰》读后感800字

于山水之间,悟人生之道

――读《文化苦旅・都江堰》有感

余光中老先生曾说过:“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选自《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散文――《都江堰》。

此文通过都江堰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真谛的见解。作者原是要去青城山游玩,只因要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趁便看一眼罢了。却因为这无意的一个念头,造就了这一篇韵味悠长的文章。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描绘了都江堰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同时也对李冰父子兴建水利、造福百姓的举动发表了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都江堰的喜爱和治水人的敬慕之情,蕴含着对都江堰这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震惊。

在游览都江堰前,作者只是抱着无谓的心情随便胡逛。但见到都江堰后,作者深深的被它震撼到了,我虽从没去过都江堰,却从这波澜壮阔的文字中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如同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星辰,无尽汪洋中的一叶扁舟,茫茫大漠中的一料微尘。都江堰的驯顺、咆哮无不体现出它的魅力;翻卷、踊跃、飞奔,水流的流势已不能用“湍急”二字来形容。“看云看雾看各有圣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这是余秋雨老先生对它的肯定,也是一种赞叹。

建堰人李冰,曾担任过蜀城太守。然而,就是这样的并不引人注目的任命,指挥建造了这两千多年屹立不倒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我虽不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却揣摩出了一丝皮毛:李冰父子虽是已经逝世,但他这种令人景仰、为民造福、默默造福,富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精神却是难以磨灭,只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厚重。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游览都江堰来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李冰为人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都江堰与自然的和谐。对此,文中的一句话,将这个理念贯彻的淋漓尽致:“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懂了水,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只要人与自然协调一致,和谐相处,自然,是能造福人类的。

正所谓“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水是柔顺的,但它却能发挥出最刚强的力量。这两种状态虽是对立的,但在水中却能得到很好的统一。同理,人若能有这海纳百川的胸怀,便能发挥出最刚强的力量,披荆斩棘、战胜一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227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雷梦拉八岁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前几天,我看完了一本书,叫《雷梦拉八岁》。里面的主要内容是:八岁的雷梦拉,再就要上小学了。她在里爱出风头,却又担心别人说她是讨厌鬼;对家里的食物挑挑拣拣,却在自己被罚亲…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287
  •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我读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第二章,是一个打小没牙的小孩到没牙的老人,没有人不爱看杂技,八十岁的,三四岁穿着开裆裤在广场上看戏法,到现在还带着孙子看杂技,看得津津有味,说…

    读后感 2022年7月17日
    102
  • 读《雷锋日记》有感400字

    【第1篇】 今天,我重温了一本《日记》,我有很多感想想和大家分享。 故事主人公――雷锋,一个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他是一名战士,一名坚定而又富有爱心的战士。雷锋在世时,曾做过很多好事…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77
  • 《我和小素》读后感1000字

    读《我和小素》有感 庚子,罕见的多雨,更罕见的疫情,就像一双镣铐,束缚着我囚鸟般渴望放飞的心……也好,所有旅行取消,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吧。推荐我读《我和小素…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16
  • 塔顶上的猫读后感200字

    【第1篇】 我读过塔顶上的猫,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笑猫、(疯丫头)杜真子、地包天。 塔顶上的猫讲述了在翠湖公园里有一座美丽的白塔。伴着第一缕春风,一只虎皮猫突然出现在塔顶。这惹怒了一…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95
  • 《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600字

    无法忘却的温暖――读《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金色的卷发,披着夜的宁静;忧愁的眼神,透着月的哀思;跳动的火光,照着冬的黑暗。 轻轻地合上书,回想着小女孩的故事,隐约觉得那…

    读后感 2022年6月30日
    10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