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读《恰同学少年》有感800字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将这句名言定作了我的座右铭。而这句话是我从《恰少年》这本名副其实的好书中得知的。

每每看《恰同学少年》,心中便总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本书朦朦胧胧地激起了我的理想与斗志。在这本书中,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

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在书中出现,而这些人物都是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青年。像喜欢刨根问底的毛泽东,遇事往往深思熟虑的蔡和森,常常一鸣惊人的萧子升……但深受我喜欢的便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了!一提起他,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毛泽东在遇上困难时那左比右算、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模样,眼前仿佛掠过毛泽东在球场上那百战百胜的英姿,心中徘徊着毛泽东对易永畦同学卧床不起时无微不至照顾的身影……一次次想起,便不由自主地佩服起来。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毛泽东也不例外,他的缺点便是太性急、太冲动了。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他驶向成功的彼岸。

“趁着这满山夜色归你我所享,烈风骤雨中,凌其绝顶,一览众山,岂不快哉!”就是这句话吸引了我的心与毛泽东和蔡和森一起在雨中奔跑着。他们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是如此豪情,是如此快活。他们两人仿佛两个狂野的战士,完全融入了雨中的自然。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融入进去,尝尝那妙不可言的感觉,想必那感觉一定如蔡和森说的那样――“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顿时,青年们在高山之上那充满自由力量的长啸狂呼声使我震撼不已。

毛泽东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的――黎锦熙曾说过毛泽东是师院中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勤奋,一分一秒都不放过。他曾说过:“觉可以一日不睡,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那优异的成绩是他的无数滴汗水换来的――他只要一有不会的问题,便立刻向同学与请教。就连睡觉之时,他手中还抱着一本书呢!在他书上那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了他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书上的评语与心得,字字刻出了他对学习的孜孜不倦。他不仅热衷于学习,也十分酷爱运动。一年,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甚至是寒风呼啸,他都始终锻炼着自己。我想,就是因为如此,毛泽东才会既富有丰富的知识也有强健的体魄,为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从古人的“程门立雪”到“袁门立雨”,用自己的诚心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我。他,天天坚持洗冷水澡,以此来锻炼身体,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

毛泽东为了自己的理想所奋斗,并且他成功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谁知道今后就不是你我之辈呢?所以就要从小开始奋斗,因为我们知道――少年强则国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530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长不大的小柏树》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读了一篇小故事――《长不大的小》。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一片林,有一些柏树种子要跟着风伯伯去远处扎根,但最小的一颗种子不愿离开,留了下来。我读到这儿,想:这棵树肯定长的最…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87
  • 稻草人读后感500字三年级

    《稻草人》读后感 今年里,我读了一本叶圣陶写的童话故事书―《稻草人》。一看这个名字就感觉到好奇,稻草人―我在我远在乡下的家里见过,是用稻草做的,绑在木棍上,变成人的样子,戴上草帽,…

    读后感 2022年6月20日
    113
  • 时光旅行记读后感450字

    【第1篇】 做时间的――《时光旅行记》读后感 里,给我买了几本课外读物。其中有一本《时光旅行记》,卡通的封面、精美的插图,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故事说的是时间国偷跑出了两个小精…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292
  • 不死国的生命树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完了不死国的生命树,内容是:唐晓翼找到了死去的故友最后的密信,信中不仅透露了最后一件秘境珍宝的下落,还讲述了他离开人世前最后一段奇妙的经历。小们根据线索,登上了海龟岛101…

    读后感 2022年7月16日
    168
  • 《中国政治史》读后感_700字

    《中国政治史》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给两颗星,不是因为我对吕思勉其人有想法,吕思勉先生是史学大家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学问是深厚的,观点也是独到的,比如对两汉中间新朝“王莽”的正面评价…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206
  • 《生而贫穷》读后感400字

    优越感这东西放佛浑然天成,以为懂得多就能藐视一切,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古人用知行合一来告诉我们说与做是一定要同步的,如果你仅仅知道一些东西,但是没有把它实实在在的具现出来,那就不是真…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