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像巴菲特投资一样

比尔·盖茨访华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向他询问美国资本市场的情况,盖茨的回答是:只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其中奥妙——沃伦·巴菲特。
    在美国,巴氏被称为“先知”,但在中国,他更多被喻为“股神”:11岁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一个千亿规模的投资帝国。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风靡世界。
    同威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驰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这样介绍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详见复制巴菲特:价值投资私募基金三人谈):
    一是集中持股,二是长期持有(实现复利的时间价值)。概括起来就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在便宜的时候买进一个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很早就发现了价值投资这个真理,然后坚持用一生来实践。
    巴菲特在很多场合说过,学证券投资根本不需要上大学,投资其实就是对一些最基本的人生道理的认识,很容易掌握。可是巴菲特又说,大众从来没有过向价值投资靠拢的趋势。价值投资的方法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的确,投资跟人生道理、职业成功的规律是相通的。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刚好对应了职业成功的两个基本原则:
        1、专注
        2、坚持

 
    一、专注
李驰在采访中说:我们发现世界上那些钱越来越多的富豪们,他们的投资不知不觉都走到一条道上了。巴菲特也曾经投了近百个股票,但如果把他最成功的十几个主要投资去掉之后就没有什么了。他最赚钱的还是可口可乐、吉利、华盛顿邮报、运通、富国银行等,就这六七个公司为他赚了近 300亿美元。这些股票足以成就他投资的成功。还有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他也投了很多股票,但最主要就是花旗银行这一笔投资让他成功的。还有日本的首富系山英太郎,他的成功也是投资了几只日本证券市场的龙头股。这些人的做法不谋而合,超越市场的方法就是集中投资。
    实业界也一样,全球500强里搞多元化投资的,一百年来硕果仅存的几乎只有一个通用电气。世界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自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都不买地,都不去做房地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百多年来,也是只做汽车与配件,资产达到八万亿了,都不去做航空和轮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条路走到底,钱再多,都只做软件,其他行业再赚钱都不去做。在中国,万科专注做房地产,陈天桥就搞一个游戏,李彦宏就搞一个搜索软件,都很成功。
    李驰还说:有人研究说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20世纪的一大骗局,我很赞同。一个人去卖鸡蛋,手上提20个篮子,每一个篮子放一个鸡蛋,那才是危险,万一拎不好都掉了;不如把一个篮子的提手做结实,可以装满一篮子鸡蛋。
 任何一个人的职业成功,都必须要集中精力,把一个“提手做结实”。
 集中持股体现了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之一:专注
    巴菲特在27岁之前尝试过多种不同的工作,做销售、充当法律顾问、管理一家小厂,但最终他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为一名投资家,而且他自始至终只投资股票和外汇,不投资房地产。迈克尔·乔丹成名前曾打过棒球,但最高峰也只是一个二流棒球队的普通队员,后来一心只打篮球,成为举世公认的“篮球飞人”。
    最新成功心理学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说:若想使某件事成为你的优势,你就必须能始终如一地做好它。这意味着,它将成为你的一种可以预测的表现。你偶尔会挥竿打出一个令泰格·伍兹(世界著名高尔夫球星)称羡的妙球,但除非你能重复此举无数次,否则我们就不能称其为优势。而且你必须从做这件事中得到某种油然的满足。唯有在你反复地、愉快地和成功地做一件事时,你的能力才算得上是优势。
 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却常常背离这个道理,有时甚至不愿意遵循这个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
    许多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觉着那一行更热门、更有意思、更有“钱景””,轻易转行。许多人很认同:“对!职业成功是要专注”,但到面临具体的职业选择、专业选择时,却经常认为“这个专业太专,就业面太窄、职业发展的机会太窄、找工作难”而放弃专注,转而追求学热门专业、进热门行业。
 我们见到许多学热门的管理、经济、英语等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多年来的职业发展都很不顺利。这些专业被称为是“万金油”,可以从事很多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但没有一项很专的技术,所以许多类似这些专业的白领、大学生来咨询职业定位,因为好象什么都能做,又好象什么都做不好,感到很迷茫。
 专注就是选择一个很专的领域发展,专到一个很窄的领域,窄到就象姚明那样,既不从政,也不经商,只做运动员,而且既不做跳高运动员,也不做热门的足球运动员,只做篮球运动员。
        
    二、坚持
 李驰接着说:巴菲特在投资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定力。他要是有一天不严格按自己定下的铁律做,现在的身价可能一百亿都不到。复利的增长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好多人也知道应该怎么赚钱,但他们就是觉得那个太慢,总想投机一下赚一大把,之后再来做价值投资。结果是,有多少炒家能终成大赢家?
    记者问:中国股市的有效性还很低,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地方,难道只有价值投资一条路可以赚钱?
  李驰说:的确有多种赚钱的方式,但最适合我们走的路、或者说我们愿意走的是这条比较轻松的路,因为这是 “睡得着觉的投资”,是一条快乐而富有的路。做这种风格的资金管理者,我们可以去周游世界,而不必管每天是涨还是跌。至于其他方法,也许短期赚得更多,因为股市永远有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提供了很多赚快钱的机会。但是我感觉,真正能够持续地、有效地保持增长,还是价值投资这条路。
    从财富积累的角度来看,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表,索罗斯是利用市场缺陷投机的对冲基金的代表,两者的财富差距是很大的。索罗斯被大家奉若神明,但每隔几年他就有伤元气的时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索罗斯成功阻击英镑,可是同样的方法在东南亚就以失败告终。所以投机真的不敢说仗仗都赢,以投机的方法是很难持续几十年复利成长的。不像价值投资,一方面可以轻松愉快地工作生活,一方面财富还在不断积累。用真正价值投资这种方法,假设能严格执行,克服各种机制上的限制和人性弱点,找到好企业长期持有,自然会获得满意的回报。
 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另一个原则:长期持有,以实现复利的时间价值;对应的职业成功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坚持自己对选择的职业的专注,就是“深挖一口井”。
    职场上,我们也看到许多人耐不住性子、急功近利,哪里薪水高就跳到哪里,不为长远的发展着想。不少人的职业目标是:40岁退休,并实现财务自由。
    其实,只要你看看富豪榜上那些富豪的年龄:有多少人是在40岁以下的?有多少人是在40岁以前成功的?——你就应该醒悟。
     三、前提是方向正确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是专注和坚持,但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方向正确。就象集中持股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要选对股票一样,职业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要选对职业。
 如果职业方向错误,入错了行,再专注、再坚持,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选对职业最关键的不是选最有前景的职业、最热门的职业,而首先是选对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才是选最有前景的职业。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职业主要不是适合自己的专业的职业,也不是适合自己以前的经验的职业,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天赋,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和天赋优势,然后才考虑是否能利用已经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自己喜欢的、有工作满足感的职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8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汇编

    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汇编 西方职业规划理论包括人职匹配理论、施恩职业生涯理论等。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一、人职匹配理论 这是用于职业选择…

    生涯认知 2009年5月12日
    4.0K
  • 历史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与职业规划对策

    历史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与职业规划对策 近年来,随着本科生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而历史学作为基础性长线学科,其就业前景相对所谓的热门专…

    生涯认知 2008年5月17日
    1.8K
  • 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简捷思路

    第一步:我是谁?   职业生涯设计第一步首先要回答“我是谁”,进行自我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试着分析自己性格、能力、爱好、长处、短处、所处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一…

    生涯认知 2007年12月13日
    1.7K
  • 女性求职应聘常犯的8种错误

    女性求职应聘常犯的8种错误 一、不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女人   容易过高地要求自己,甚至那些很优秀的女人也有可能过低地评价自己。   二、没有突出自身的经验和技能   不少女性在她们的…

    生涯认知 2008年10月9日
    1.5K
  • 金秋九月:准毕业生七大求职功课

    功课一:撰写简历 请在9月初写出你简历的第一稿,中英文各一份,简历格式可参照各大求职网站的简历模板;开学后可以与同学、朋友的简历对比,修改出第二稿;然后,再让同学、学长、老师们提出…

    生涯认知 2007年9月21日
    1.5K
  • 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名词这几年来,频频跃入我们的眼帘,在招聘会上,在朋友小聚的餐桌边,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词越来越多次地被大家提起,职业生涯规划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职业生涯规划的由…

    生涯认知 2005年10月27日
    1.7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