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洗澡》有感1000字

谈到《洗澡》,第一反应总是那本灰色的厚薄适宜的放在书堆里也许一辈子都找不到的书,太不起眼,也太过平淡,让人一打开书就消了读下去的兴趣。

但毕竟是杨绛写的,她的风格总是情真意切、朴实无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带有一份从容雅致的气息。

通读一遍全文,了解了一下全文背景,也初步认识了一下所有的人。这是新中国刚成立的那一会儿,百废待兴,一群知识分子围绕着文学研究聚在了一起。在这群知识分子中,有丁宝桂这样的老学究,有凡事为自己利益斤斤计较的余楠,也有因去世而放弃学业的姚宓,给别人写学位论文而自己没有学位的“留洋博士”朱千里,一身正气,好打不平的罗厚,还有放弃国外优质条件,一心回来建设祖国的许彦成以及追随他而来的丽琳等。总之,它们是一群有着不同背景的知识分子。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即为高潮,前面更像是铺垫。全文大多以对话的形式,推动情节的发展。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许彦成了,他是个极具有自身个性,专注做他自己的一个人,对待世俗便像极了桀骜不驯的广大青年们,不管他人看法,一心只为做自己,这份心性可谓坚韧。

与许彦成瓜葛颇深的便是姚宓与杜丽琳二女了。姚宓本是大家闺秀,后家逢变故,做了图书馆的管理员。她没有学位,但读书众多,也极为有才,在大家的推荐下成为了一名文学社的研究员。也曾有一个想要霸占她,劝她放弃病中的未婚夫,被她果断拒绝。后来遇到了许彦成,与他相谈甚欢,二人的心逐渐走到了一起。但尽管是真心相爱,她也没有拆散许彦成与杜丽琳。谈及杜丽琳,她是悲剧性的人物,她与许彦成的爱情便是一场悲剧。她有着炽烈的爱,但许彦成却有着几分木然,她追求不仅仅是占有一个许彦成。它是一个“标准美人”,又是有着博士学位的大学者,但她与姚宓,又差了多少!

朱千里与罗厚,两人有些相似,但又有诸多不同。朱千里,他的言行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充斥着笑料。余楠、江滔滔、施妮娜、姜敏辛辛苦苦地想出的笔名“汝南文”被他说成“乳难闻”,在接受“洗澡”时实话实说,却没有了人信,想自杀还没死成。而罗厚,他是个身带正气的人,他憨厚老实,不论出了什么事,也决不出卖,对尽心尽力,讨厌的人绝不接近。

相较于上面的几个人,下面的三女便显得尤为不堪。姜敏与施妮娜称得上“小人”二字,把身边的人一个个绊倒便是她们最爱干的事了。然而,她们却比不过余楠,余楠一辈子拍马奉承,像个走狗,可也一步步往上攀了,可惜最后接受 “洗澡”时,连诓带掩的说出了自己的劣迹,后腿都软了,与许彦成毫不紧张,一次即过形成鲜明对比。

在“洗澡”中杨绛借许彦成之口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只爱国,所以爱党。因为共产党救了中国。不求名,不求利,不肯做应声虫,不肯拍马屁,不肯说假话。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带头改造好自我。知识分子不改造思想,中国就没有希望。我只是不赞同说空话。为人好,只是作风好,不算什么;发言好,才是表现好,重在表现,我不服气的就在这点。”这一席话,说出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心声。

全文至“洗澡”便戛然而止了,因为悲剧还在上演,悲剧之后的悲剧,还待我们去了解探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097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500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开始播出了,这一次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奇、怎样的感动。 最令我惊奇的是第三个感动人物――阿里帕―阿里马洪。她是十九个孩子的,但是这十九个孩子都不是她的亲生骨肉。“不是…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84
  • 《癫佬正传》观后感1000字

    《癫佬正传》观后感1000字: 所见为冰冷之至,所获是温暖无限。关于《癫佬正传》这部影片,我想说,这世上其实很多事情都无法用对与错来衡量,从来就不存在谁对谁错,所有人都只是在做着自…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89
  • 《专家之死》读书笔记600字

    大学教育的变质、互联网兴起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多、“沙利文案”后变成反智推手的媒体,这三样东西加在一起,导致了胡说八道的泛滥成灾,也导致了大众对专家的蔑视和憎恨。 一、为什么大学教育变…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43
  • 《漂来的紫禁城》读后感800字

    有故事的 小时候,我去过故宫。故宫给我的印象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空房间和走不完的路。还记得当时我对着发牢骚:“这有什么好玩的呀!还不如去游乐园玩呢!”可今年看的一本书,让我对故宫彻底…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240
  • 《女儿的故事》读后感450字

    这是一本真人真名的小说。每一篇发生在小主人公梅思繁身上的故事,都似曾相识地在我身边发生过。这种感觉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当下我们中小学生的酸甜苦辣的百态…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117
  • 《被偷的白象》读后感

      虚无缥缈、朦胧氤氲的烟雾后,或许是欺骗,是虚伪,或许是真实,是善良,一切尽在人心,人心造就社会。   初读马克.吐温的中短篇小说《被偷的白象》,我读到的是由一头白象引发的&ld…

    读后感 2022年9月22日
    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