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2000字

 《活着》读后感

余曾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里放松了平日的紧张,闲暇之时,坐下来捧着余华的《活着》,感受那个时代的跌宕起伏。

《活着》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 而是忍受, 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从另一方面,《活着》也是关于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的作品,这是最为感人的,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 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 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在感慨的同时,我也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在作者笔下,书中的主人公徐福贵善于表现小人物的内心,尤其是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千好万好,活着就好”。另外,还有他跟春生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着不容易,要好好活啊!”,这可能就是他能在生活的压力和丧失亲人的悲痛中能活下来的精神力量吧。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书。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余华的作品《活着》应该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这本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的感受, 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而是《活着》 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作者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对我们来说反思“活着”,其实就是人的自省。人在顺利成功的时候,绝少自省,或者说即使自省,程度也有限。倒是绝望之中继续生活,才有了活着的真正意味。每一个人,总是要经历绝望的。亲人的离世,生活的挫败,梦想的破灭,很多的痛苦,都可能击溃一个人,让他绝望。有的人迈过自己的坎儿,沉沉稳稳地顺着命运走下去,许多年后,回过头去看,当年的绝望也无非是被岁月磨砺到模糊的疤痕,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痕迹而已;而有的人,被这绝望压制地扭曲了自己,甚至放弃了自己。

   我一直觉得,失败也好,绝望也罢,要在最年轻的时候到来,其实最合适。既然这是人生的障碍,在最年轻的时候冲破这道障碍,明白人生的每一次转折都有痛苦,即使转折之中有希望,那希望也附带了不安。只有经历过,忍受过,才能在人生之后的每一次伤害和痛楚之后,还坚定得以活着作为无声的、而且唯一的答案。

“活着!”

这是生命最根本的韧性和骄傲。

也是面对痛苦、面对挫折、面对破灭,无声坚持、无限忍耐之中最好的答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283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末日乐园》读后感2000字

    作者:蒲舟 尾巴是我看过的所有网文小说作者中,风格最接近西方的一位。这么说可能不准确,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末日乐园》是我看过的所有网文小说里,最像西方小说的。 这些“网文小说”当然…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41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_900字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900字 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这样子“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130
  • 《我和外公的战争》读后感400字

    读《我和的战争》后感 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我和外公的战争》,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男孩很喜爱自己的房间,可是外公搬来后他失去了房间,并请求帮助,最后又和外公和解的故事! …

    读后感 2022年5月31日
    874
  • 读书心得——读《我的第一次》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我的第一次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许许多多“难忘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做番茄奶昔、…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72
  •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_1000字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1000字 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 全书读完,并不能理解为何本书会如此有名以及在当时会引起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仅从自然风景或者环境的角度而言,当时的西方肯定有…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11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_900字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900字 初读这本书,我觉得晦涩,也不止对一个人说,书中的卢梭唯心主义色彩太重,后来读完才发现,他就是唯心主义学派!这本书可谓是久仰大名,也随处可见不…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