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人都会说,但是一旦面临伴随爱而来的责任和道义,人,忽然就变得退缩懦弱了。(By 吴念真 )
总是有人会喜欢上想象中的你,再看清你本来的面目,最后唾弃你,说你原来是这样的人,但你从来都是一个样子,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落的声名狼藉。
90后可能在经济上更依赖父母,所以重大决策不得不接受父母的参与;80后可能在这方面压力小一些,但享用了太多父母的无偿体力劳动,这些都会影响婚姻的面貌,让一代代人永远断不了奶。两性关系固然难解难缠,但社会把太多职责推给核心家庭,才是更深刻的根源。
如果,你也会感觉到,假如自己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就无法避免要与现在身边的人与环境分离,会让更多人不理解你,也可能会变得更孤独一点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的,大胆去做吧。在更高处、在更远处、在更深处,你还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但最重要的是,你会遇到真正的自己。这也是我们一生唯一重要的旅程。
动辄开口说打仗的有三类人,一是从来没有打过仗的人,二是觉得本人或子女不会在战场上丧命的人,三是人云亦云的人。中国格言说:“善战者不言战。”历代名将并不好战,并尽最大努力引导国家避免战争。
看到《百年孤独》中的这段话,深有感触:“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
其实美国也很认真地尝试过禁酒,但非常彻底地失败了。
原因很多:
酒在人类历史上实在是太长远,在文化层面上已经有了美学意义,和人们的生活太难分开。
酒在生活中适用范围很大,酒精太容易得到。同时酿酒也非常简单,任何人在家里就可以自制。这就导致禁酒难度非常大。
如果一个政令完全无法得到执行,那么继续坚持,就会破坏法律的严肃性。
所以禁酒令最终失败了。
大麻也是类似。自己在家就能种,也很好种。这种东西禁起来难度就比较大。
而那些高纯度毒品禁起来相对容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做那玩意儿是个技术活儿。门槛比较高。参见美剧《绝命毒师》……
而作为普通人,我的建议是烟酒不沾。
现在我夏天都改喝无酒精啤酒了。我们家的口头语就是:这么好的菜,喝个假啤酒庆祝一下吧。
接下来你们是不是以为我要做无酒精啤酒的广告了?
不,没有广告。
想喝假啤酒,请自力更生,自己去做功课尝试吧
很赞同村上春树的一句话:
“有一个喜欢的人真的太重要了,在你打算稀里糊涂过这普普通通的一生的时候,会因为对方而再想努力一下,在那么多疲惫不堪甚至抬不起头的日子,会因为对方而觉得人生还有盼头。”正确的爱是良性的相互教育,是强有力的向上攀爬,是治愈彼此人生滚烫的阳光。
我就多劝年轻朋友一句,要学会辨证看待自己父母。
绝大多数父母也就是普通人,绝不是圣人,也绝不是坏人,只是挣扎的普通人罢了。
你自己养了娃,就会知道花多少钱,受多少累。
每个人都是灰色的,你不能要求爹妈是纯白的,如果不是纯白的就骂他们是黑的。
再说,养娃的目的是什么?家就是鸟巢。你翅膀硬了,就要飞走。
我希望每个人都展翅高飞,有了见识再自己筑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