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别做正常的傻瓜

      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一展鸿鹄之志相信是每个职业人心中为之不灭的理想。

      但既称之为理想,就代表了往往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在为这个理想徘徊于十字街头,面对职业理想与工作现实间的巨大落差,很多人都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择业难题,究竟是一颗红心交给党,继续留在原公司努力奋斗,抑或改朝换主,去新公司尝试更多的未知,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让职业人们周而复始地饱受煎熬。分析择业的困惑,就需要先来谈谈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忠”和“义”一样都是评价人品很重要的因素。最典型的当数关老爷,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放弃功名利禄,投奔于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至今仍传为佳话。或许在这种千百年文化熏陶下,我们择业时无形中也会受“忠”的影响,最明显的当你征询周围人意见时,应该听到很多类似“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老板对你挺好、好好干总会出人头地”之类的话。这些意见无形中加大了“ 留在原公司”这边的砝码,使你择业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再加上对“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发展”等传统说法可能存在的认识偏差,当新工作没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时,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机会,留在原公司。但留下并不代表这种破茧而出欲望的熄灭,相反可能更一发不可收拾。个中滋味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深有体味。

       择业孰优孰劣,仁者见任,智者见智,本无定论。本文只求给曾经、现在或是将来会遭遇择业难题的人展示择业时一个无意识中常犯的错误,友情提个醒:别让传统误区迷住双眼,别做正常的傻瓜。

     “正常的傻瓜”,这个新词引自奚凯元的同名书籍。并无任何不敬或哗众取宠之意,只是觉得用在此处形容“当我们依据常理择业,却未必正确”时显得格外形象化。援引这个心里测试,不妨尝试一下:

     “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突然死亡。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将为零,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请把你愿意出的最高价钱写下来:______元。”

   
     “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来测试他们研制的一种新药,这种药服用后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几率突然死亡。那么医药公司起码要付多少钱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呢?请把你的答案写下来:________元。”

      我在第二种情况下所写的金额是第一种的100倍,身边朋友们的测试结果也和我大同小异。不知你的答案是多少呢?仔细想想,同样是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等价于多少金钱的问题,对于同一个体来说答案应该是相同的。但为何现实中差异如此大呢?因为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所做的决策中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妨碍我们做出正确判断,正常的决定并不等于理性的决定。

      同样,在择业的时候也容易遭遇类似“正常”和“理性”的问题。不妨再做个测试:

     “假设你以部门主管的身份已去A公司工作半年,半年多的时间已经让你熟悉工作流程和周围同事,你的目标是再过半年后能从现在的主管职位升成部门经理。从目前的判断来看,这种可能性在20%左右,这时候你收到条件相当的B公司做部门主管的offer,B公司半年后让你做部门经理的概率为30%,你会选择留任A公司还是跳槽去B公司?”

    “假设你刚从一个公司辞职,你希望能在半年后成为一名部门负责人。现在有两个机会摆在你的面前,A公司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在20%,B公司条件相当,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是30%,请选择A还是B公司?”

      我找了几个同事进行了测试,虽然样本量不大,但除个别人外,其他都是第一题选择A公司,第二题选择B公司。仔细回顾这两个题,两家公司对实现半年后晋升这个目标孰优孰劣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但为什么很多人会在第一题中选择了留任A公司呢?源自于沉没成本的缘故:人们在做决定时,不仅会关注未来,也会关注自己曾经的投入。这些已经发生,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会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上题中A公司的半年工作经历就是沉没成本,时间越长,沉没成本对选择的影响会更大。

      大家都经历过恋爱期,曾经花前月下的甜蜜应该都会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但不知是否还记得恋爱的这样一个定律:如果你希望他将来能对你好,一定别让他轻易追到手。越是历经坎坷,他越是会格外珍惜你。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恋爱第一定律,但起码是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真理”。究其缘由也是一样,很多人会在无意识中考虑曾经付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大,你在做选择时的偏向也会越大。

      所以面临择业难题时,不用考虑已经如何,而应该思考未来如何。当你感觉航向有偏差,及时调整则意味着你永远在以最快的直线距离靠近你的目标,切勿让正常思维扰乱了理性判断。

     当然,择业往往是职业发展中重要的拐点,需要谨慎对待,并不是每一个新机会都有利于职业发展。特别是如果你尚且不明确自己的目的地,那么选择就无所谓对错。因此首先需明确自己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然后据此来进行理性择业判断兴许是值得一试的方法。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4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职业规划漫谈与求职技巧

    职业规划漫谈与求职技巧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硕士项目组策划、组织的第三期职业规划系列讲座于知新楼多媒体教室110举行。深圳开立医疗人力资源部经理、前华为销售部人力资…

    生涯认知 2016年6月30日
    2.0K
  • 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开始

    本文是一位兄长写给自己刚上大学弟弟的一封信。希望对其他刚上大学的学弟学妹有些帮助。生涯设计公益网推荐阅读! 弟:    晚上好,首先真心祝福你考上自己梦想中的大学,结束了军训后应该…

    生涯认知 2007年11月9日
    1.7K
  • 对年轻人找工作的9个忠告

    经历比学历重要,会说比会做重要,会笑比会说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做早比做好重要,听话比说话重要,心态比成绩重要,性格比水平重要,今天比明天重要 当代年轻人,在学习、就业、生活中,有…

    生涯认知 2007年8月9日
    1.7K
  • 大学生找工作需要注意的6个问题

    不能否定的是大学生找工作遭遇到社会关系壁垒、地域壁垒、户口壁垒、名校壁垒等无形的壁垒,但是你应该心里准备好不要依靠任何这些外界因素来就业,即使你的爸爸是市长你也要隐名埋姓靠自己,那…

    生涯认知 2007年10月22日
    1.6K
  • 观《投名状》之职业生涯生涯有感

    在《投名状》一波又一波的广告和宣传下,没有赶上头班车的我昨天也很荣幸看了一遍,总算还在年前欣赏了一下名家大作,看完之后,结合之前他人的看《投名状有感》,我也感叹了一晚上,于是今天一…

    生涯认知 2008年1月3日
    1.9K
  • 设计师需注意的10大法则

    1:规划前程,不要跟着感觉走!感觉很重要,但是一味跟着感觉,自己的人生会如同是空中的没有牵线的风筝不知道飞到哪里,不知道最后的归宿。如何去做好自己的规划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自己价…

    生涯认知 2007年12月20日
    1.4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