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1800字

一、卡车的出现

“卡车”是贯穿全篇文章的一个意象,在文中卡车的出现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我”关注点不在“汽车”,而在“旅店”,只是为自己找不到旅店而烦恼,为自己没有遇到一辆卡车感到奇怪,在当时我最担心的是旅店,只是觉得搭一下车很了不起。第二阶段是因为黄昏开始到来使“我”开始开始慌张,而“我”却还是没有找到旅店,所以“我”开始降低要求,希望自己能够拦到一辆车。第三阶段是“我”终于看到一辆车,虽然只是一辆在路边坏掉的车,并且司机还不理睬“我”,所以“我”不得不给他烟以进一步讨好司机让“我”坐上卡车;第四阶段是“我”坐上车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流血之后,卡车被拆分得四分五裂,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破破烂烂的卡车竟然让满身是血的“我”感受到了温暖。从对比可以看出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中,“我”的心理历程变化十分明显。

二、“我”的心理 

所以相对比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在寻找旅馆的过程中其实在不断的降低自己的要求。“我”最开始其实连旅馆都不是那么的在乎,就只对外面的一切感到好奇和新颖和好玩,而后因为黄昏的到来,也意味着黑暗的临近,这就让“我”开始害怕一个陌生的环境。其实黑夜就是代表一种恐怖的气息,代表未知,所以这让“我”害怕,让“我”感到畏惧,紧接着“我”就慌了,急了,以至于“我”在看到一辆靠在路边正在修理的汽车时候,“我”便觉得自己十分的幸运,并且还向司机敬了一支烟,但在这代表了“我”内心的一种讨好,一种慌张,所以在司机接过烟之后,“我”有了心安理得的感觉。如果仅仅是对司机表示尊敬,那“我”何必会需要感到心安理得呢?

这就表现了作者其实内心里面是害怕这个新的环境的。

主人公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是一个被赶着出来出远门的孩子。因为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成人,他知道怎么安排着一切,不会对这个陌生的环境表现的这么的前后不一。并且可以还从作者和司机称兄道弟的方面可以看出如果“我”是一个思虑成熟的成年人,首先就不会暴露自己太多,更何况司机一开始对我态度很恶劣。其次“我”不应该相信一个只见了一面的陌生人对“我”谈论他的往事就是表示他喜欢“我”,我们就是真正的兄弟,好,而是在心中应该有所保留和戒备。最关键的是“我”之所以迫切的想和司机建立起一份亲密关系,就是因为我怕司机不会载“我”,会半路丢下“我”,所以想努力抓住稻草来给自己一份安全感而已。

而在后面“我”被揍了一顿之后,“我”却在四分五裂的卡车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感。这其实是“我”身上一种破而后立的感觉。因为正是“我”原来不安的世界被打破,“我”才真正的认识到自己一无所有,“我”没有可以依靠的东西,甚至包括“我”的红书包也是被抢了。而红书包不仅代表“我”生活的需求,还是“我”的精神依托。但是司机将“我”的红书包抢过去之后,这个时候“我”最能依靠不是父亲,不是司机,不是红书包,而是一个破烂的卡车座椅。

为什么最破烂的卡车反而给了“我”一份温暖呢?

在文中有这样写到:“那汽车的模样真是惨极了,它遍体鳞伤地趴在那里,我知道自己也是遍体鳞伤了。”这说明这个时候的卡车就是“我”,“我”和卡车相互连接在一起。“我”就是卡车,卡车就是“我”。“我”一直寻找的休息的地方,竟然只是个卡车的坐垫。当卡车的车身被拆掉很多后,“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一直寻找的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睡觉,落脚的地方。所以可以说卡车被拆掉,其实就是在拆掉多余的累赘,正是这些累赘的去处,“我”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找到自我,不用很刻意,不用伪装,就是这样找到了简简单单的自我。“我”是出门,所以“我”遭受的东西往往也是比别人多很多,但是正是这些苦难的出现才使得自我成长起来。这才是“我”出远门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三、对自我的认识 

“我”到最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发现真正的自我而其实就是“我”自己。

正如这个题目所说,“第一次出门远行”。文章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其实“我”一直想表现成熟起来,虽然这是很违和我十八岁年龄的。而文中“我”给司机递烟,这其实是大人的把戏之一,而“我”就是需要这样的动作来显示自己的成熟,而不想显得自己只有十八岁而已。当“我”找到自我后,不用很刻意,不用伪装,就是这样找到了简简单单的自我。“我”是第一次出门,所以“我”遭受的东西往往也是比别人多很多,但是正是这些苦难的出现才使得自我成长起来。这才是“我”出远门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一方面是“我”在迫切的寻找归属以及不断地证明自己,但是最后才发现其实“我”不用去伪装一次来证明“我”的成长,因为真正的成长其实就在“我”的心理,必须是“我”的心智的成熟方能让“我”的心中世界成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482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怪诞经济学》读后感_1200字

    《怪诞经济学》读后感1200字 行为经济学其实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不被大众认可,甚至没有引起很多经济学家的重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的心理行为在某些方面(比如风险偏好、选择困难、偏…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200
  • 猴王荣耀读书启示500字

    阳光总在风雨之后 ――读《猴王荣耀》有感 里的一天,在逛书店时,一本书的封面深深吸引了我。 只见封面上,一只蓝脸庞、豆丁眼、金黄毛的金丝猴,手里还拿着一根棍子。我感觉他都能跟孙悟空…

    读后感 2022年5月26日
    144
  • 《薇薇的周记》读后感400字

    《薇薇的周记》读后感400字: 我读了《薇薇的周记》这本书的第6个故事《窃读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所以她想方设法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人群中…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31
  • 读《世事如烟》有感600字

    读完世事如烟前几节,完全不知道讲了个啥。感觉内容不是很连接,而且有很多断层和跳跃的段落。但当全读完然后慢慢品味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余华所要表现的东西――一个不理想不理性但很真实的世界&…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98
  • 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有感200字

    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猜猜我有多爱你》。书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和小比谁爱的深。它们通过张开手臂的长度、举起手的高度、倒立的高度、跳的高度、走到小河…

    读后感 2022年6月11日
    121
  • 《屠呦呦传》读后感1000字

    《屠呦呦传》读后感1000字: 2015年的金秋,喜闻国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举国欢庆。历来只听说发达国家的人得诺奖,这次继文学诺奖,生理医学奖又落国人头上,怎能不让…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2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