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精选》读后感600字

晓风隐花香――读《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感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静下心来,去细细读一本散文。轻轻合上封底时,才发觉,内心久违地被充实。

初读张晓风的散文时,心气还十分浮躁,急匆匆地“哗啦”一声,一页纸张就这样被翻过去了,一段文字就这样被淡忘了,一片心境就这样被辜负了。一开始还惊讶一个人为何能如此多愁善感。这轻狂的想法,最终消散在了那如水的淡雅心境中。

我无比羡慕张晓风女士对于生活的态度。是的,任时光流转,光阴不复,她永远是一位年轻美丽兼而成熟稳重的女士,只因为她对于生活那认真的态度。当人们放眼于广阔无边、捉摸不定的未来时,她的目光却停留在触手可及的身旁。眸光中映射出一点一滴的、细微却动人的美。她看行人抚摸铜,解读他们的故事;她被女孩的侧身惊艳,又走过去分享这个秘密;她欣赏异域胜景,却越发怜惜自己的双眸。是啊,那双明亮的眼眸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啊。那双眼看到了尘世最朴实的美,闪耀着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看到了,并铭记于心。张晓风女士认真地活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里。她的心能够从繁杂交织的交响乐中辨识出每一个清晰的鼓点,追随着这鼓点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她赞扬别人的生活,但不过分羡慕,因为她同样知道自己人生中的种种美好。这就是她的生活态度吧,认真、乐观。

我非常喜欢她的一篇《种种可爱》,生活中有太多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俏皮或真情,而她能为其驻足,细细品味过后,露出现代都市生活中少见的笑。仿佛是茫茫大漠中少有的几粒与众不同的奇异沙砾,在风中偶然相遇彼此致意,周身是飞舞的黄沙,盲目地、随波逐流地远去。张晓风女士的生活难道事事顺心如意吗?只是她能够从种种恼人烦琐中挑出值得留意的俏皮与真情罢了。

我敬佩她,因为她对自己在生活中定位的准确把握,她是一位优秀的,更是一位独立的女性。

她温柔地陪伴孩子成长,目送他们走向灿烂的远方。一边感叹着时光的流逝,一边清楚地明白自己何时该放手。当曾经胖乎乎的小手慢慢从她的手心中抽离,当曾经摇摇晃晃的脚步一步步坚定地走向未来,她向世界祈祷“有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即使这样,她面对房间里那盏亮起的灯,还是写下了一篇《寻人启事》,令人读完后,不禁垂头追忆。当年那个终日快活欢笑的孩子哪里去了呢?如今这些愁眉苦脸地背着书的少年们,又是谁呢?这是多少像她一样的家内心解不开的谜团。

就如张晓风女士本人所言,她像一个仙女。一个褪下羽衣,换上粗布的仙女,她又何尝没有怀念过那身着羽衣的时光呢?

即使身着粗布,一个女性的独立也无法被掩盖。她独立地开拓生活,而不仅是依附他人。她有自己敢于实现的梦。他手持古卷,在墨香中追寻千百年来的女权。

轻轻合上封底,看窗外,阳光正明媚。清风掠过,花香隐匿在风中,扑面而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428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楚辞(精装典藏本)》读后感_900字

    《楚辞(精装典藏本)》读后感900字 读屈原的《楚辞•九章•橘颂》,仿佛看到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二者都是咏物明志,都是从橘或莲的外形写到其品格,暗喻自我……突然间有感,忍不住写下…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76
  •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及读后感300字

    老人与海读后感300字书评: 近日我读了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这是一部世界名著,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老人与一条大鱼搏斗的故事,老人虽然已是风烛残年,但他的精神和毅力是超凡的,这…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53
  • 《董存瑞》观后感

    今天,我有幸以《江南晚报》小记者的身份来到了和平电影院,观看了《董存瑞》这部老电影。 董存瑞是一位刚加入八路军的小战士,但在经受了多次战火硝烟的考验后,他变的更加成熟和勇敢了,董存…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32
  • 平淡才是快乐 –读《我们仨》有感

    平淡才是快乐 –读《我们仨》有感  酷暑七月,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甚是平淡,却饱含着真挚的温暖。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老人阐述自己的家庭,尤为感动。《我们仨》,这是…

    读后感 2022年6月15日
    176
  • 读《警犬拉拉之雨中魅影》后感300字

    看了书,就必定有感想。今天我看了《警犬拉拉之雨中魅影》这个故事,有了感想,连忙用笔记录了下来,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先让我讲讲故事吧,我想你们也会被感动。 今天,拉拉和主人大漫破一…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99
  • 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有感800字

    【第1篇】 在漫长的生活中,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书。 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在林清玄的回忆性散文《白雪少年》中知晓的。林老写他小时候读这本书时,并未了解歌德,只是用稚嫩…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1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