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浮士德》有感1000字

作为歌德的代表作,也作为西方诗剧的典型,《浮士德》有太多的奥秘和争议。但谜团掩不住它的光辉,它依旧引来年轻人的痴迷。作为一个思想尚未成熟的高中生,我只能用直觉与常识揣测它的深意。

中世纪时,浮士德博士厌倦了经院生活,将灵魂卖给了魔鬼,条件是魔鬼带他看遍世界、经历人生百态。然后,他看到了酒徒的潦倒生活、皇帝的幽深宫廷,参与了魔鬼的省会和王位战争,先后爱上了玛格丽特与海伦的幽灵,最终在获得封地、建成城池后,在忧愁中死去。

全书文采飞扬、想象空灵,洋溢着浓厚的神话气息与宗教情感。然而最令人着迷的是在中世纪与古罗马的外壳下,暗中激扬的新哲学、新宗教。一切,都要从浮士德本人说起。

浮士德首先代表了一种自我解放。浮士德研读哲学、法学、医学、神学四大传统学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炼金术、炼丹术,成为德高望重的大学者。然而凝固的学术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千篇一律的赞扬满足不了他的渴望。他精通神学、笃信上帝,却将灵魂卖给魔鬼,只因为他渴望变革与快乐。在中世纪黑色地层的重压下,即使如他这般禁锢已久的思想,都渴望着解放――尽管这“解放”在本人看来危险而罪恶。这种求变求新的热望,属于承压的囚徒也属于施压领袖。歌德用这种极端方式展现了自我解放的力量。之后,浮士德历经相思、自责等折磨,悔恨愤怒,却唯独不后悔离开经院,反而催促魔鬼带他走向更远。这种执着的“奋发向上”的意志,恰恰是人性中最独特的部分。

浮士德虽投靠撒旦,但最终却上了天堂。这又代表了一种新的宗教观。与但丁的死板相对,歌德安排的这位内心向上的主角,虽然也曾罪孽深重,依然得到宽恕。这里的“救赎”已不是天主教廷的考评等第,而是以教为纲、从善如流、符合时代脉搏的新的评价标准。它与我们今天在欧美文化中体会到的宽容宗教相一致,是人文主义和新教的创造,这种宗教将信、善、望保存,把狭隘和偏激去除,使欧洲文化更为光彩夺目。

从更高层次上讲,浮士德也许代表了整个近代西方人的灵魂。求变,即面临信仰崩溃、无可凭依的危险;求新,即面临失望、迷失、犯罪的可能,也许会迎来毁灭。浮士德渴求的是真与善的欢乐,美而壮的功绩。但他不幸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犯下了不少深重的罪业。这让我们想起宗教战争、大革命、殖民掠夺和世界大战。也许,“追求”这一行为本身具有悲剧实质:所得永远不会多于所失。但我们总垂涎于新目标,因而甘愿把生命花费在滚滚东逝水中。在丧失中成长,在进步中遗忘,是人类思想悲壮而庄严的进行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609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一只猫的生活意见:不要和你自己一般见识》读后感_600字

    《一只猫的生活意见:不要和你自己一般见识》读后感600字 #2018读书计划# 9 《一只猫的生活意见:不要和你自己一般见识》 因为喜欢猫,所以选择你。想通过猫的视角来看地球人,只…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85
  • 《浮生六记》读后感800字

    生死相依,却留痴情在人间――《浮生六记》感怀 “海山闻说风能引,也在虚无缥缈间。” 《浮生六记》有着“晚清小红楼梦”之美称,记录了沈复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 却在中年之后家族频…

    读后感 2022年5月31日
    155
  • 沧桑的蓝色——《蓝色海豚岛》读后感500字

    沧桑的蓝色——《蓝色海豚岛》读后感500字: 没有一个岛会是蓝色的。然而,海豚岛是蓝色的。在蓝色的天空下,蓝色的海水中,有着一个“蓝色”的名叫“海豚岛”的岛屿。 作为一个岛名和书名…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55
  • 《X的悲剧》读后感500字

    我们从暗夜走来!并不能称之为悲剧,而是经历多年前的不幸过后,异常隐忍且饱含绅士精神的复仇。 从推理的角度看,这部著作比任何数学教材更能诠释何为“必要条件”,一个已事先交代的,简单而…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61
  • 《活着》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活着》这本书,第一次看我是在高中,现在印象中只记得福贵很惨,最近再次重温,便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有时候蛮诧异,这些不同的感受来自哪里呢? 我想大概是…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34
  • 《百年国士之二风号大树中天立》读后感800字

    人人是国士 ――读《百年国士之二风号大树中天立》有感 百年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阴云仍笼罩在华夏神州上空;百年后,中国大地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百年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忧国匡…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9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