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最近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倚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南辕北辙。
【评析】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注释
1.方北面而持其驾 驾:车 持:驾驭;赶
2.我欲之楚 之:到……去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 善:技术好,善于
4.中道而反 中道:半路 反:通“返”,返回
5.头尘不去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6.此数者愈善 数:几个,几样
7.曰:“吾用多 用:资财
8大行:大路
9奚为:为什么
10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11申:通“伸”,伸展
12方北面:正朝北方
13.恃王国之大 恃:依靠,凭借。
14.犹至楚而北行 犹:犹如。
15.举欲信于天下 信:取得信任。
16.“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示代词“这”,“数”,几;“者”,代词,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76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临洞庭上张丞相》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5
  • 中吕张鸣善文言文赏析

      中吕·普天乐·咏世   (元·张鸣善)   洛阳花①,梁园月②,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33
  •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文言文译文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文言文译文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3
  • 《赵普》的原文及翻译

      《赵普》主要写了宋初名相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荐举人才.借以表现赵普能以天下为己任这一中心,分享了《赵普》的字词句翻译,欢迎参考!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3
  •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范晔,字 蔚宗 , 南朝宋 时期历史学家。《后汉书》是一部记载 东汉 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述了从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4
  •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