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宋申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宋申锡,字庆臣,史失其何所人。擢进士第,文宗时转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帝恶宦官权宠震主,而王守澄典禁兵,偃蹇放肆。帝察申锡忠厚,因召对,俾与朝臣谋去守澄等,且倚以执政。未几,拜尚书右丞,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京兆尹王燔与谋,而漏泄守澄党郑注,得其谋,遣军候豆卢著诬告申锡与漳王等谋反。典吏胁成其罪,初议抵死,朝臣力请劾正情状。帝稍悟,乃贬申锡开州司马,从而流死者数十百人,天下以为冤。初,申锡以清节进,嫉要位者纳赇饷,败风俗,故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既被罪,有司验劾,悉得所还问遗书,朝野为之咨悯。太和五年,为宦官所陷,七年感愤卒。有诏归葬,后因李石延英召对,从容为帝言,冤雪之,仍追复旧官,禄其子,赐谥号曰贞。
论曰:治乱安危之所寄,诚在于贪廉之人一用一舍之间耳。宦官王守澄之奸乱,宋申锡惩刈之。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抑尝考之,唐祚倾覆,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阉寺专权,倒持国柄,自天宝以来讫于太和之际,既百数十年矣。在明皇时则髙力士,引用安史等以召危乱;在肃宗时则李辅国,凭藉功劳以擅国政;在代宗时则因程元振之用,赏罚任情,致吐蕃犯阙而方镇之兵不至;徳宗时则因用窦文场、霍仙鸣等分统禁旅,致专制阃外而王师屡战无功。唐社稷已是,则文宗之世欲鉏而去之,其为固不易,而乃使郑注小人参预其间,其败乃必矣,可不戒哉!(摘编自《廉吏传·宋申锡传》,据《新唐书列传》修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
B.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
C.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
D.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B.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太和五年”属于年号干支兼用的纪年法。
C.“论曰”是古代史书在前文记述史实基础上的议论,表示著者将在下面发表关于史事的思想、主张、见解。
D.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尹王燔与宋申锡谋划除去王守澄的事,而王燔却把密谋的事泄露给王守澄的党羽郑注,导致宋申锡遭诬告获罪流放,蒙冤而死。
B.宋申锡的冤屈,后来因为大臣李石在延英殿向皇帝进言,终于得到昭雪。
C.作者以史官的身份在评论宋申锡一事时,举高力士、李辅国、程元振、窦文场、霍仙鸣的例子,说明宦官专权必须引以为戒。
D.作者认为,唐朝江山覆灭,就是一朝一夕突然间的事,它的由来没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申锡以清节进,嫉要位者纳赇饷,败风俗,故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
(2)阉寺专权,倒持国柄,自天宝以来讫于太和之际,既百数十年矣。

参考答案
10.C
11.B
12.D
13.(1)当初,宋申锡凭借清廉的节操得到擢升,憎恨身居高位者收纳贿赂,败坏风气,所以从做近臣开始,凡是各方赠送或酬谢的礼物一概不接受。(“清节”“赇饷”“一”各1分;大意2分。)
(2)宦官专权,国家权力掌握到了宦官手里,从天宝以来直到太和年间,已经一百几十年了。(“倒持”“讫”“百数十年”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宋申锡字庆臣,史书没记载他是何处人。考中进士,文宗皇帝时转任中书舍人,再任翰林学士。文宗皇帝憎恨宦官依仗权力和宠幸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宦官王守澄掌管禁军,骄横放肆。文宗皇帝明察宋申锡忠诚厚道,于是召见他令其回答有关政事,让他和其他朝臣谋划除去王守澄等人,并且依靠他来掌管国家政事。不久,授予宋申锡尚书右丞,擢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京兆尹王燔与宋申锡谋划除去王守澄的事,而王燔却把密谋的事泄露给王守澄的党羽郑注,郑注就派军官豆卢著诬告宋申锡与漳王等谋反。主管该案的官吏通过逼迫恐吓构成了宋申锡的罪名,最初商议判处宋申锡死刑。朝臣们竭力请求审理清楚案情。文宗皇帝渐渐明白过来,就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跟从宋申锡流放并且死去的有几十上百人,天下人都认为这是冤案。当初,宋申锡凭借清廉的节操得到擢升,憎恨身居高位者收纳贿赂,败坏风气,所以从做近臣开始,凡是各方赠送或酬谢的礼物一概不接受。宋申锡既已蒙受罪名,主管官署审核查证,全部获知了他退还四方慰问馈赠的事实,朝野之人皆为之叹息。太和五年,被宦官陷害,太和七年忧伤痛苦而死。皇帝下诏让他回京城安葬,后来因为李石延英殿应召,沉着地向皇帝进言,宋申锡的冤屈得到昭雪,接着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给予他儿子禄位,赐给谥号“贞”。
史官评述说: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平安与危险所依靠的,确实在于贪廉之人是用是舍的选择罢了。宦官王守澄作奸作乱,宋申锡惩治他。况且宋申锡坚守节操恪守正道,推却谢绝慰问馈赠的礼物,皇帝曾经明察他忠诚厚道可以任用,本来是很得人心的。可是,郑注依附王守澄而得到提拔,专靠卖官谋取财利,贪婪不知满足。曾经有过研究,唐朝国君帝位覆灭,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它的由来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宦官专权,国家权柄倒持,从天宝以来直到太和年间,已经一百几十年了。在明皇时是高力士,引荐任用安史等人而招来危险动乱;在肃宗时是李辅国,凭藉功劳而独揽朝政;在代宗时则因任用程元振,导致任意赏罚,吐蕃入犯朝廷可是镇守一方的军队却不来迎击;在徳宗时则因任用窦文场、霍仙鸣等人分统禁军,导致他们独掌京城以外的军队而朝廷的军队屡战无功。唐朝江山已经这样,到文宗之时想铲除他们,文宗的作为本来就不易,却竟然让郑注这个小人参与其中,其失败就是必然的了。能不防备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174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636
  • 《礼记·儒行》原文阅读及翻译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265
  •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全词翻译赏析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5
  •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魏文候守信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魏文候守信   魏文候守信①   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1
  • 王羲之训练门生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王羲之训练门生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4
  • 《治水必躬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治水必躬亲》 【原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