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读后感800字

选择《人面》,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这诗句让我生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这本书中应该藏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吧?我这样揣测。

内容确实与爱情有关。一个情窦初开的叫秀米的大家闺秀,爱上了张季元,懵懂的爱情让她不知所措;张季元也爱上了这个灵秀的女孩子,但是同时爱上张季元的还有秀米的梅芸和秀米的小妾翠莲。复杂的人物情感使秀米的爱情出于猜忌、迷茫、不安和嫉妒之中,以致没有表白心迹的机会。最终,革命党人张季元被沉石,落入土匪手中的秀米只能从张季元的日记中了解他的爱情。“人面不知何处去”,这该是秀米无数次内心的哀叹声吧。

更关乎内容的却是“桃花”二字!这个桃花不是为了映衬美人面容的“桃花”,这“桃花”实在是“中国历史传统中的一个个梦幻”。作者在自序中说:“你可以将这种梦幻命名为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桃源仙境、康有为的大同、宗教的彼岸、现实的乌托邦等等。但我所关心的是,这些梦幻和我们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究竟构成了怎样的隐喻关系。”于是,在书中,那些被裹挟在动荡年代革命浪潮中的人,生命的卑微感持久存在、被遮蔽的自我意识脆弱而转瞬即逝。陆侃,秀米的父亲,想建一个像《桃源图》一样的桃源仙境,最后发疯出走;张季元,秀米的表哥,准备发动起义攻打梅城,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最后革命失败,他也被杀;王观澄,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连蜜蜂都会迷路的花家舍,花家舍等于是陆侃理想的现实化,是最接近桃花源的现实存在,最终却毁于土匪们的争权夺利之中;因为父亲的启蒙张季元的日记王观澄的现实努力,秀米,一直在努力看清这个世界,也在努力看清这个桃源梦境,所以她成为蜩蛄会头目、远渡日本、成立地方自治会、开设普济学堂――其实也是在追寻着一个“桃花”之梦。

超越这“桃花”与“人面”的内容是人性。卑微的个人在社会时代面前常常手足无措:陆侃被认作疯了,最后拎着一个藤箱离家消失在这个世界中;张季元对秀米的爱情动摇了他的革命信念――“没有你,革命何用”;王观澄“心心念念要造一个人间天国,只是在追逐自己的影子罢了,到头来只给自己造出了一座坟墓”,他临死前托梦给秀米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小岛,被水围困,与世隔绝”;秀米积极参加了革命,但是她并不知道这些努力是为什么,她对于革命的失败并没有伤痛,更深的伤痛是她的孩子――“小东西”的死,为了惩罚自己,她禁言三年,三年中,她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开来,沉溺于花草昆虫的世界中,最后静静地死去了。“冰花是脆弱的,人也如此。”作者如是说。

因为内容情感的关系,整部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的氛围,忧郁朦胧的文字,瓦缶金蝉的隐喻,“六指”人串起来的谜题,“草灰蛇线”似的布局,都使文章别有一番情致。品读一番,恍若从梦中走了一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514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捧着空花盆的孩子》有感200字

    今天中午阅读课,我读了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名叫《捧着空花盆的孩子》。这个故事让我很受启发。 面对煮熟的花籽,知道了谁是最诚实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种出花来,可其他的孩子都种出了各…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81
  • 《跳舞的骆驼》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跳舞的骆驼》的故事,我深受感悟。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只骆驼的梦想是成为一位芭蕾演员,它遇到困难不屈服,它不怕艰难,不怕别人的嘲笑,讽刺。我们无论做哪一件事,都要坚持…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50
  • 《狼孩》读后感600字

    今年里,我读了《狼孩》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狼在我心中是狡猾而凶恶的。看了《狼孩》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给大家简略的讲一下《狼孩》这个故事吧。村子里的猎人们看…

    读后感 2022年6月22日
    180
  • 做不忧不惧的自己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是一本富有丰富哲理的书籍,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真挚的情感以及深刻的道理,以此净化我们的心灵,更是告诉…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32
  • 《新月集》读后感1000字

    【于新月之中】 在时光的洪荒中,不早不晚,就在此刻,我遇见泰尔。 ――题记 “如果十二点中能在黑夜里来到,那为什么黑夜不能在十二点来到呢?” 我就是被这一行字吸引才决定把它带回家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6日
    98
  • 《种姓与印度教社会》读后感800字

    印度教“梵我一如”的拯救观、极大的包容性、洁净与污秽观念的发达等,影响了印度教徒的心理文化特征,形成了超自然中心的心理文化取向、差别主义的生活态度、扩散分离的世界观等特征,所以印度…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