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的一篇课文。它记录了“小苗”张钫与“大树”季羡林的交流。两人轻松、睿智的对话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首先他们谈到了小孩该不该看闲书。季羡林认为,我们应该多看闲书,因为这样能提高写作水平。我们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因为看闲书而耽误正课,尤其是像张钫那样上课看闲书,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完全不看闲书,一心投入到正课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也许能造就一个尖子生,但永远无法造就一个博学多才的智者。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读点课外书,做到课内课外两相顾。

还有,季羡林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可不能断在我们21世纪青少年的手里啊!不仅如此,多积累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大树”用丰富的内涵,教给了我们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谢“大树”!

【第2篇】

今天上午,我们全班学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章,那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是访谈,苗苗先和季羡林讨论了书,他们俩都喜欢看闲书。又讨论了写应该怎么写,要真实。还讨论了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还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学习的要求。从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这里面我最喜欢季羡林老,因为他给我们讲了许多要求,他也很历害,对苗苗也有温柔的态度,他样样都好,我也要学习他多看书,了解书里的知识,我同时也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这样我的成绩才会更好。我也一定要多读课外书,把作文写好,但必须要写真人真事,从课外书积累的好词好句也可以用在作文上,这样作文就会更加优美生动。

哎,我喜欢语文和数学,英语也很喜欢,但就是学不好。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季羡林爷爷的学习方法。现在我每次上完英语课马上到组长那去读英语书过关,然后回去再读几遍,把单词牢牢记在心里就好了。

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些我都要学好,在时有一次我看见一本书上讲了一些文理, 当时不是很懂觉得很无聊便一直没有看。上课时,彭提了一些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历史人物,比如像《三国演义》、《中华上下五千年》季羡林爷爷能把里面的人物名字记得滚瓜烂熟。而我每次都答错,所以,我要去书店去买一些关于这些的书,好好读一读。

季羡林爷爷还说要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我准备每天背两首古诗,三篇古文。这样,我就样样精通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季羡林爷爷的方法一定管用,这篇文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也要多读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是我的璀璨明珠。

【第3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季羡林爷爷说他最喜欢看书,因为文学家鲁讯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季爷爷说:“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还要培养文理贯通,古今贯通,中西贯通这三贯通的人才。”有的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这样就是偏科,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不利。

季爷爷产:“学外语早学比晚学好,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有困难”。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季爷爷说的很对,我人应该从扎扎实实地学邹外语,将来可以去国外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季爷爷还说过,古诗文的积累也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200首诗和50篇古文,我们的老师也要求我们天天背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要更加认真努力地读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做一个三贯通的优秀人才。真是“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第4篇】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多读书是个好习惯,我今天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中知道了这一个道理。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写的是季羡林老爷爷与小学生苗苗的对话既让苗苗学到许多知识也让读者受益匪浅,在文中最使我难忘的是第11自然段何第12自然段一下子谈到古代和现代的事情而且还告诉我们不能偏科的道理,我就是一个偏科的少年只喜欢数学而讨厌语文读过这篇文章以后我想了很多既想了季羡林说的三贯通,其中的三贯通是指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而且这三个贯通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是我对学习换了一种看法。我还从本文知道最近轻启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都是高材提出要把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所以我以后不要偏科专心致志的学好每一科。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5篇】

今天,我们蜗牛朗读班的课程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像《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闲书。不要小瞧这些闲书,他们会对你的作文水平有大大的提升,就像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看书!

提高作文水平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写自己身上或者身边人发生的事情。

第二个话题,苗苗和季羡林爷爷一起讨论了偏科。苗苗喜欢语文,数学不行。我们不能偏科,因为21世纪的青年要做三贯通青年: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他们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学外语比较合适呢?大人们都说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都说不准了!苗苗问:“是这样的吗?”季羡林爷爷答道:“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有些人发音太重,学起来就很困难。”季羡林爷爷觉得小学生最起码要背会二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

跟蜗牛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又和分角色朗读了一遍,从文中,我知道了要多读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633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山西革命烈士家书》读后感600字

    读《山西革命烈士家书》有感 我们是踩着和平时代的鼓点,沐浴着祖国发展的春风,享受着幸福祥和的阳光下生长的一代人,吃的好穿的暖,有房住有车坐,有丰富的资源和宽敞的教室,很少有发愁和受…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210
  • 素心笺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素心人 偶然地,我在书店荒凉的角落看见了它。《素心笺》,这个清丽出尘的名字如它本身一样,在无人的隅角,素心观红尘。…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39
  • 《颠覆者》读后感600字

    《颠覆者》读后感600字: 这本书把周鸿祎(“祎”字读音同“一”)40余年的经历写的非常清楚,从如何在80/90年代接触电脑,到之后的不参加高考而上名校,再到遇到自己的配偶,加入雅…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4
  • 读《走向海洋》有感500字

    《走向》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海洋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读完这本书,我对海洋有了更多的了解。 海洋,生命的摇篮 生命起源于氨基酸,氨基酸起源于海洋。…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99
  • 《阿吽》读后感800字

    令人生羡的友情与难以触及的爱情交织,它们将何去何从? 其实我能遇到这本书真的算是缘分。我以前是没有听说过这本书的,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找另一本书时碰巧遇见的,被封面设计与书名《阿吽》…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41
  • 读《撒野》有感600字

    跟着光 ――读《撒野》有感 “我躲在断墙后面,偷看两个少年徒手摘光,映在了他们的眼底,光却撒在了我身上。” ――题记 这个故事很平凡啊,从开头到结尾都很平凡。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叩击着…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9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