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拿高分方法

  现代文阅读要抓住有效分,需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特征进行分类备考。具体来说,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命题探究

  从全国部分考区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1)选材。从选文看,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2)题型。从题型分布上看,大部分试卷采用9分3题的选择题,只有少数试卷出现了多选题。而且选择题的设问方式也是时而选对,时而选错,因而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些省份还保留了“应用题”和“探究题”,有一定的难度。(3)考点。从考查内容看,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面相当广泛。包括《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能力层级(B理解;c分析综合)、六个能力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又以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考查重点。

  2.误区分析

  (1)以偏概全。指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陷阱”有: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

  解题技巧: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作其他特殊标志。

  (2)张冠李戴。指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改换施事者或受事者,有时也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或者甲乙丙等不同事物各具不同的特点、状态、作用,选项将它们原来的对应关系打乱,进行错误的组合。

  解题技巧: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应注意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要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3)偷换概念。主要指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在设计选项时,命题者有意把原文某文句中的甲概念、甲事物换成了乙概念、乙事物,或在表述时故意用一个相近但有差异的概念来置换原文的概念,两个概念之间在类别、范围或程度上存在着不同。

  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仔细察看与原文相比增加、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了”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

  (4)无中生有。指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文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看法,从而给考生造成干扰。

  解题技巧: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比对所给选项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在原文中是否能找到依据,或者根据原文是否能合理推断出来。

  (5)因果混乱。这是命题者常用的设题方式,重在考查考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技巧: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重点要关注“因为”“因此”“因而”“由于”等词语。

  (6)混淆范围。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将“未然”与“已然”混淆。或者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或者把大的范围与小的范围进行混淆,给考生造成干扰。

  解题技巧:在审题时,一定要回到原文进行定位,或通过寻找一个反例来判断错误选项,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些修饰限制词语,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之前”“之后”“可能”“大概”等。

  (7)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试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解题技巧: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泥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

  另外,还有答非所问、遗漏信息、前后矛盾等设题陷阱。总之,考生只要注意回到原文中定位,细心比对推敲,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3.备考指导

  (1)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必须依据文本来理解概念或内涵,绝不能脱离文本。对于分散在不同的段落和层次的概念外延,筛选时要注意找全、找准。此外,有时可能还要借助阅读者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2)筛选整合文章的信息。首先审清题目,明确筛选的对象;其次,找准范围,确定筛选区间;最后与选文逐一对照,辨别信息真伪。答题时要辨析选项与原文内容要点契合与否,关注选项各句之间的关系,发现题干与选文的细小差别,

  (3)分析概括文章的观点。解答时,可以借助标志词、段落关系进行概括;可以借助文章的情感倾向来把握:最关键的是,选项中的说法,要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解题时先认真阅读选项,弄清推断的类型:再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进行对照,分析选项的语意、逻辑、时态,看表述是否严谨、有理有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考点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以下几方面:(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8)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9)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高考动向

  (1)筛选整合信息,概括中心意思是基础性试题。(2)结合文体特征,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3)探究试题会成为难点和热点。探究的重点有两个方面: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3.方法总结

  (1)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2)了解文体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基本内容。(3)阐述文本意蕴,发掘文本特色。(4)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大胆探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考点分析

  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等,具体考点有“分析文本结构,概括文本主题”,“分析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语言艺术”等等。

  2.备考策略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大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学习。(2)转变观念,加强对文学类文本知识点的概括与分类。(3)加强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训练与指导。

  3.答题指导

  (1)必须得明确文章的内容。读了文章之后,要明确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事件,或写了什么人,或抒发了什么情感。(2)必须弄清文章的艺术手法。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来说,使用的艺术手法比较多,所以考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格外关注。(3)必须明确文章的主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主旨,都是通过一定的内容来表现主题,所以一定要明确该文的主旨是什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637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中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主观题,可发现其包括以下几类:反映类主观题、体现类主观题、原因类主观题、比较类主观题、评析类主观题、意义类主观题和措施类主观题。其中,措施类主观题是比较难解…

    学习方法 2022年7月30日
    149
  • “洋流”专题复习

      一、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二、洋流的分类   (一)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1暖流   (1)概念   由水…

    学习方法 2022年7月30日
    208
  • 高中怎样学好理科,高中理科学习方法推荐

      学好理科不仅需要努力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快速学好高中理科?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经验是――高中怎样学好理科,高中理科学习方法推荐。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高中不等同于初…

    学习方法 2022年7月30日
    195
  • 高中政治意义型主观试题的特点及其解题策略

      高中政治意义型主观试题一般是指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对材料中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作出具体分析的试题。此类试题在设问中一般都以意义为关键词,有时…

    学习方法 2022年7月30日
    126
  • 写作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五步”写作法,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搜集资料:“看两篇写一篇” 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两篇文章。 第一篇,要找以往领导同志在类似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总结讲话。因为每种类型的讲话,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套路和逻辑,这篇文章,解决的是…

    学习方法 2020年4月2日
    1.0K
  •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复习

      【知识结构】   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

    学习方法 2022年7月30日
    1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