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古代汉语中,兼词、兼类词和词类活用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兼词

“兼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杨伯峻先生提出的。他在《文言文法》一书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的作用,又起介词的作用,‘一身而二任了’。因此,我管它叫兼词,因为它表面上只是一个字,却兼任两种词。”

这样看来,兼词具有下面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兼词是一个单音节词,它由两个词性不同的词构成。

其二:兼词可能是构成它的两个词的合音词,也可能不是。

例如: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愚公移山》)

“诸”是“之于”的兼词,“之”是代词,“于”是介词;“诸”同时又是“之于”的合音词,“之”的声母“zh”和“于”的韵母“u”合成“诸”的音节“zhu”。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庄暴见孟子》)

“诸”是“之乎”的兼词,“之”是代词,“乎”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同时“诸”又是“之乎”的合音词,“之”的声母“zh”和“乎”的韵母“u”合成“诸”的音节“zhu”。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焉”是“于此”的兼词,“于”是介词,“此”是代词;非合音词。

4、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盍”是“何不”的兼词,“何”是疑问代词,“不”是否定副词;非合音词。

5、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

“曷”通“盍”,是“何不”的兼词,“何”是疑问代词,“不”是否定副词;非合音词。

6、且其居心叵测,反复靡常。(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使粤奏稿》)

“叵”是“不可”的兼词,“不”是否定副词,“可”是动词;非合音词。

二、兼类词

兼类词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这些不同的词性都是这个词本身具有的词性,并非临时性用法。兼类词不同的词性相关联的意义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

例如:

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均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书”为兼类词,上面的两个“书”,词性分别为动词和名词,意义分别为“书写”和“文字”,意义之间联系密切。

8、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朝”为兼类词,上面的两个“朝”,词性分别为名词和动词,意义分别为“朝廷”和“上朝”,意义之间联系密切。

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词性来使用。词性是否为临时性词性,是词类活用与兼类词的根本区别。

例如:

9、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是名词,这里临时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杀死”。

10、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李渔《闲情偶寄・芙蕖》)

句中的“长”和“短”系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分别解释为“长处”和“短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兼类词的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仍旧极为普遍,但兼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出现。今人在使用兼词时,往往因为不了解兼词的特点而错误使用。

例如:

11、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业已解决,下面的任务就是付诸于行动。

句中的“诸”是“之于”的兼词,后面又用了“于”,造成语意重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51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旧五代史钱镠传》原文及翻译

      :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2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黄州:今湖北黄冈。定惠院…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2
  • 《从军北征》《从军行(其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1
  • 表达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表达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导语:中国古代语言的’美蕴含着中国人的人生情趣,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表达人生感悟的文言文,欢迎大家参考。   表达人生感悟的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7
  • 《吴氏浩然堂记》“新喻吴君,志学而工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氏浩然堂记 新喻吴君,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rs…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41
  • 海市蜃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海市蜃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   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像楼台①”,初未之信。庚寅②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