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_2200字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2200字

“我年轻时人们称我投机客,以后是投资家,后又敬我为银行家,现在称我为慈善家,其实从始至终,我做的都是相同的事。——伯纳德-巴鲁克”

这篇文章非一个具体的新故事,仅仅是探讨投资与投机之间可能存在的共识,寻找“低估”购买与“情绪”购买之间的关系。

-1- 投资是否与泡沫共舞?

美国经济的繁荣常常伴随着婴儿潮的话题展开。美国婴儿潮是指1946—1964年的18年,这期间婴儿出生率极高,人口规模达到7600万。因为这一轮生育高峰,2000年时一个年龄介于35~55岁之间的超庞大人群开始出现,同时在这一阶段股市包括楼市都达到顶峰。

中国的第一代婴儿潮人群要算1962-1972年出生的人了,这个六七十年代的“婴儿潮”出生人数为2.97亿人,到2006年,该人群年龄为34-44岁。同样中国的A股在随后一个年份达到了历史高点。

市场上有两种理论支撑这种现象。中年人对于养老资金的筹备抬高了股价以及人群对于商品及服务的高追求推高了企业的高收益水平,也就是最近几年常提及的消费升级概念。

从社会的角度看,是因为公众注意到了婴儿潮这一现象,并认为这一现象对股市有正面影响,这些讨论本身就具有影响股价的潜力,讨论大多认为,婴儿潮在当时以及其后几年对于股市是利好。

新闻媒体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常常依赖于对那些边缘客户的争取和保有,而这些人往往对于深度的新闻内容缺乏兴趣。

如同大多数广告实际上并不介绍产品的实质,而仅仅是向消费者提醒该产品,唤起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当海量的媒体大肆渲染投资时,这样的宣传如同一轮广告攻势,最新款轿车进入热销的状况一样,股市行情上涨就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

共识性的认知营造出一种信念:股市有理由上升到一个高价位,而且在一段时期内,这个高价位还会持续下去。对股票的“兴趣价值”或“好奇价值”,而不是任何理性决策过程,激发了投资者超乎他们初衷的方式大量买入股票,这种似乎无意识的兴趣也助长了股市价格。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有泡沫的。只要行业保持增速时,泡沫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不会破灭。也就是说股市的变化由“泡沫”主导。

然而人的短暂一生能见到无泡沫的机会非常少,而且大部分人不一定能抓住每次机会。

选择等待泡沫的破裂,亦或是与泡沫共舞,最终追求的是获得更加超额的收益。

-2- 利用“羊群行为”而非成为羊群

当然投资者对投机性资产的需求也不可能永远扩大,当这种需求停止时,价格上涨也会停止。此时,泡沫所营造的心理氛围事实上体现的是公众对价格潜在下跌的不关注,而不是对价格永不跌落的坚定信念。并不是投资者对市场坚定了新的信心,只是投资者试图捍卫自己既有行为的本能思想。行为心理学家称其为禀赋心理。

与泡沫的生成一样,泡沫破裂的过程也不太可能在瞬间完成。

有时一个很小的负面事件,造成了某个下跌行情,但只有投资者悲观情绪以及新闻报道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可能导致股价从下跌到进一步下跌甚至可能一场巨大的危机,由新闻以及情绪传递导致的负面反馈效果会比其他情况下持续时间更长,尽管它不可能是最初股价下跌的原因。

如果把动态市盈率的估值作为一种共识认知,市场的反馈机制是否仍然成立?

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曾提出一个观点称:“历史表明,任何大盘股的失败都曾经发生在市盈率接近100的时候。这个观点在西方经常被引用。

在中国的A股市场,历史统计数据显示:

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最低点是16倍(2005年6月6日),最高点是68倍(2007年10月16日),此时上证综指为6124点。创业板平均市盈率最低是26倍(2012年12月4日),最高是146倍(2015年6月3日)

虽然估值预期不同,但事实验证了中西方投资理念是共同的。如果一个人意识到价格的上涨与下跌是羊群行为(从众行为)的结果,一些简单的规则就接近于最佳动态交易战略,如 ‘跟着赢家走,降低损失’,和 ‘高抛低吸’。

-3- 投资不是简单的重复,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先阅读一下下面这段故事:

“今天的人们只记得1929年的股市狂跌是在一两天之内发生的。事实上,在停止下跌之后,市场于1930年初就收复了全部失地。1929年的重要性不仅在于10月份中有一天股市下跌了,而且在于那一年代表了终结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股市丧失了在整个20年代中价格持续上涨所取得的所有收益。” (《非理性的繁荣》)

事实上1930年3月,道琼斯指数只回到了1929年9月最高点的70%,真正带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的是随后2年多持续地下跌,到1932年7月股价最低只到1929年高点的10%。

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注意力常常是受外部环境引导的。价格下跌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们对于价格的悲观情绪就越强,对股票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公众注意力的变化自然成为股票定价的一个关键因素。

金融专家鼓励投资者去理解,真正的分散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可以降低被套牢的风险。

同样,当我们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转为追求高收益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故事时呢?

2000年之前,市盈率曾经有过三次达到较高的程度:1901年6月、1929年9月和1966年1月

三个顶峰中后两个顶峰(1929年和1966年)的此后10年期,股市回报率都低于短期利率

历史数据显示,当股息相对于股票价格较低时,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未来5~10年内股票价格的上升。恰恰相反,当股息相对于股票价格低的时候,往往跟随着很长时期的股价下跌(或者说增长率比平时低)

所以,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人们获得的股息相对于购买股票的价格低时,不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这一道理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即低市盈率的年份对应着此后高的收益率,而高市盈率的年份对应着此后较低或者负的收益率。

与泡沫共舞,还是与价值同行?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回答,时代已经帮我们做出了选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851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妈妈请你原谅》有感400字

    书是一把通往智慧大门的钥匙;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艘带我们遨游知识的轮船。所以,大家要多多看书。 最近,我正好在看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作《请你原谅我》。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74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_1300字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300字 有不少朋友推荐我看看《奇葩说》,抱着好奇心终于抽出些些时间看了一两集,虽然有很多嬉笑怒骂的搞笑,但很多辩题及辩手的思维引导还真是不错,很精彩,也很有…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69
  • 读《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300字

    读《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300字: 如果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证明自己是“完美”的,那这个目标将永远不会达成,因为当我们承认“完美”的标准本身就因人而异、无法统一时,我们的奋斗已经输了。…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2
  • 《船长》读后感35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维克多 雨果写的《船长》,这是一篇叙述文。文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好船长。  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79
  • 每个心愿都会实现读后感800字

    心之所向 ――读《每个心愿都会实现》有感 我们常说:“拿得起,放得下的是青春。”青春有我们美好的记忆,而心愿却是我们内心那一点点的奢求。 因为病了,小女孩吃了整整一个月烂糟糟的面条…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89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

    1、争议比较大的一本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 作者:树深时见鹿 初次翻开本书的人,大概率会被书中主人公大量的“他妈的”“混账”这类“污言秽语”劝退。这倒不是危言耸听,…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