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研究专号:木心美术馆特辑(2016)》读后感_2500字

《木心研究专号:木心美术馆特辑(2016)》读后感2500字

章节绘画的异端读的比较过瘾
西画在国内的时间极短,与西画近距离接触也就十多年的事,历史使然,木心可以说是西画入国系统建立初期的早期接触者,由此章链接当今绘画界看西画在国内的学术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他不是官方的编年史,也不是名门世家的言正义词,真正的历史与真理都是在枝丫末稍的
以下是摘抄,有加只言片语是灵魂接轨的一点痕迹
木心研究專號:木心美術館特輯(2016)
木心作品编辑部
对照仿效依傍是基础练习,大师很快就远远的跑来了,画匠一辈子都在这几个字里打轉,畫家一直都在點評這幾個字
◆ 绘画的异端
>> 永远试着以西人的目光,回看祖宗,
对照仿效依傍是基础练习,大师很快就远远的跑来了,画匠一辈子都在这几个字里打轉,畫家一直都在點評這幾個字
可惜,他们不通“世界”
◆ 尼采谈木心
遇见可怕的东西,比自己厉害的东西,人会自带飞行器
>> 对完美敌手的渴望— ……因为法国的自由思想家,在其精神生活中,不得不与真正伟大和完整的人交锋,而不像其他民族的自由思想家那样,只能与教条和太监宫女交锋。
找一个情敌比找一个情人还要难
>>
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
>> 人一入名流,便不足观
>> 赞颂中的报复
>> 九十九个人背了十字架,空手兀立一旁的便是耶稣。
>> 尼采有哈姆雷特的一面,也有堂吉诃德的一面,我偏爱他哈姆雷特的一面,常笑他堂吉诃德的一面。
>> 天鹅谈飞行术,麻雀说哪有这么多的讲究
>> 亟欲达到精致而弄成了粗陋的东西最难看
>> 陀氏的粗糙是极高层次的美,真是望“粗”莫及,望“粗”兴叹。
◆ 绘画的异端
>> “他画的是丑,把圣徒画成农夫,再画得好,还是丑!”我说怎样叫做美,他应声道:“拉斐尔叫做美,美到形上!后来的写实就不懂形上了。
这句概括让人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审视古典主义时的作品在比较现代的很多古典主义作品,现代古典主义作品画的费心费力,心思缜密的不是一气呵成缜,而是匠人的就班,绘画者心里只住着眼睛里看到的皮囊,在把绘画材料工具当成了尺轨,画的累极了,而感叹制作技巧的成了作品的署名书,所谓行云流水,不仅形而上,也是云之上
>> 后来的写实不懂形上”
看到这里就有形而上的答案了
>> 大部分古画都是订件,既是订件,当然是“做事体
势利是一种觉悟
>> 待人宜宽厚,待艺术,必须势利(他狠狠说出:“必须势利”)
哈哈哈哈请出自己的菩萨,真是年轻时候啊我们的人生模仿艺术,不是艺术模仿人生
>> 他们都有自己的菩萨哩:杭州艺专嘛推崇拉斐尔、梵高,上海美专呢,讲来讲去就是达·芬奇、塞尚……两头师生不服气呀,乃么吵。”他开颜嗤笑了,装出不可一世的神情,不知是模仿哪一边:“吵到最后,就把菩萨抬出来。”
艺术的宿命
>> 当我北上就学,苏式绘画早就覆盖了他,但日后听得木心讪笑库尔贝,我发现自己仍是徐悲鸿阵营的隔代传人。我也很久以后才明白:当木心从卡拉瓦乔或库尔贝展厅晃一圈便即走开,他内心仍然是那个江南两校的男孩。
>> 我是小规模地博大精深
我们的流浪还只限于路角
田野里的风从哪里来
>> 我不以为浅薄,因为他是“上海人”。六七十年代上海弄堂的芸芸市井尚且以阿尔巴尼亚电影为蓝本,穷究高领毛衣的编织法,紧窄裤腿的接缝线,偷偷在家煮咖啡……何况孙牧心。现在想来,1919年留学欧洲的林风眠,纯真而可怜:年逾花甲,他竟请求从未出国的晚生孙牧心:“这样吧,你写一篇‘论纯抽象’。”而孙牧心居然“满口答允”……
>> ,木心,尤不甘自视为区域性人物。
>> 不经过象征主义,不进入意识流,便是“乡巴佬”
>> :我,一个当时的青年,正在徒劳仿效库尔贝(19世纪中叶),木心,一个老头,说他吃米罗的醋(
>> 个上海人蜕变为纽约人
>> 在巴黎,我的写作更捷克
>> 早年,他不趋上海的“时”,晚年,不趋纽约的“时”。
>> 古典艺术,比崇高,现代艺术,比无耻。
>>
中国文化一直讲究“师承”。更多的画家是专宗一家,如果是合两宗或数宗,那就要哗噪一时了,所谓“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我向来不想这些事,单纯从好与不好、喜爱不喜爱来分别对待所有古典作品,不思宗范,不入流派。
>> ,是站在他的世界主义对面,属于他的基因的讯息
文学艺术思想领域的产物,与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有极大的关联,技法是可以任何时代培养的,可以出娴熟的画匠。画家,而绘画形式和表现却是被当时社会环境牢牢制约的,尤其近代艺术为群众服务以后,艺术表现是在八股的井底服务什么了,艺术家就难了
>> 国中的西画家(更别提国画家)会以不同的理由(民族性、文化传统、东方风格、道家渊源、政治语境)渲染并利用中国背景(这是失根的一代才会当真的话语),木心不玩这类花招。中国背景之于他、于他那代人,不言而喻,但木心不言,也不喻,仿佛若无其事。
>> 国中的西画家(更别提国画家)会以不同的理由(民族性、文化传统、东方风格、道家渊源、政治语境)渲染并利用中国背景(这是失根的一代才会当真的话语),木心不玩这类花招。中国背景之于他、于他那代人,不言而喻,但木心不言,也不喻,仿佛若无其事。
>> 若有其事是什么呢,是他在兹念兹的所谓“世界性”。
>> 绘画,是另一回事:绘画不是语言。所谓“绘画语言”,不过是形容词。
>> 他接受林风眠既非西画、亦非“国画”的那样一种暧昧的方式,是不愿陷入似是而非的所谓“文化”的界分。
>> 使他着迷的游戏,是事物的两极—甚或多极—而未必是“世界主义”,更不是“东方”或“西方”
>> 绍兴希腊人。”其实呢,他是个向往希腊的绍兴人(“卧东”而“怀西”)。他爱希腊神话,但他写《诗经演》
>> 肖邦的触键,倪云林的下笔,当我调理文字,与他们相近相通的。
对照仿效依傍是基础练习,大师很快就远远的跑来了,画匠一辈子都在这几个字里打转,画家一直都在点评这几个字
>> 画画,但凡有所依傍、对照、仿效的手段,他一概抵触。他招供自己的写作基于“步虚”、“凭空”
关门!学会关门
>> 这两组相隔二十多年的转印画透露不同的记忆,不同的心机。这是他两度关门的证据:林风眠影响,“现代性”焦虑,都被关在门外了。
晚年转印画的画题,很少用古语:
早年的转印画,江南幽灵出没其间,晚年系列,不知他从哪里“看见”他亲手经营的洪荒。
看下去、看下去—渐渐快乐了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853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警钟长鸣,安全在心中》读后感1000字

    《警钟长鸣,安全在心中》读后感1000字: 读完成院长每月一荐文章《这3例纠纷,值得医院警觉》,我感触颇深。 作为医护人员,每天面对无数患者,我们深感生命的伟大。生命只有一次,失去…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7
  • 读《世界阅读与经典》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一本名叫《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书,首先,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看的很仓促,由于家里的原因,读自己的书…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62
  • 《当代广告学》读后感600字

    《当代广告学》读后感600字心得体会: 文|余珍珍。身为一名广告专业的学生,这本书可以说是很好的入门书籍了,应该感谢老师督促,让我们有机会读这么好的书籍。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向大…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22
  • 第一书记观后感600字

    【第1篇】 毛主席在N年前称赞国际友人白求恩时就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想,沈浩同志就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175
  • 《穿越世界的呼唤》读后感1000字

    《穿越世界的呼唤》读后感1000字: 我读了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新的人类——小雨。 新的人类——小雨讲了:小哈拉成为猛犬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控制它。小雨却出现了。小雨是作者朋友家的孩…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2
  •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_1200字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1200字 粗读吕思勉先生《中国大历史》,用时37时53分钟。个人认为读史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历史。这一阶段只需要知道大概每个时期发生了哪些大事,社会…

    读后感 2022年9月14日
    2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