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读后感900字
比较认同书中的这个观点:在婚姻或情感关系中,当初自愿的选择,现在却被贴上“牺牲”的标签,无论是对“付出者”还是“享受者”来说,都是一种重负。选择支持爱人的学业,也算是一种善良的成全,而选择支持对方的事业而完全放弃自己的事业,则只能算是一种多余的牺牲。 婚姻中用各自的“付出比例”来衡量彼此应有的责任,于理有据,但于情则不够智慧,因为这样做其实就是把婚姻当作了一种投资——她期望用自己的时间、青春、耐心、事业心及发展机会,来换取丈夫的成功,然后换来丈夫的感恩、真情和永不变心。可事与愿违,于是,她“赔了本”却无可奈何。哪怕最终的离婚判决能给予物质的赔偿,却换不回她人生的损耗。 作为“付出者”的一方,需要不停地继续强化最初的付出行为,以维持自己一贯的形象,即使自己已经不堪重负,也不能改变,否则就显得前后矛盾、言行不一。越是这样,其内心积累的渴望情绪就越强烈,对对方的表现就会抱更高的期望。如若事情不是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内心很容易失去平衡,从而对两人的关系产生强烈的质疑和绝望感。
作为另一方的“享受者”,承受的心理重压并不比“付出者”少,因为作为这个家庭改善经济处境和社会地位的唯一出路,本来两个人的事,现在一个人做,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幸运地成功,而且双方感情没有发生变化,当然皆大欢喜。倘若事情的发展出了偏差,对方就会睁大眼睛质问:“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当你把人生需求完全交给别人去满足时,就不要怪别人会让你收获失望。真正的爱,是给别人需要的东西。如果你表现爱的行为,人家不在乎甚至根本不想要,自己还不开心时,就要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动机。但是偏偏有很多人明明内心十分不满,却仍然要去付出。为什么?因为我们害怕对方的离开,害怕对方用糟糕的方式对我们,害怕独自支撑失去依赖感。这些都不是真爱,而是恐惧。例如:为了让父母高兴,你忍受着左右看不顺眼的妻子,尽管心里恨不得她快点从自己的面前消失,但你不得不与她生活,忍受着她无尽的唠叨与抱怨。 为了孩子有一个健全的家,你忍受着贫困和一个不求上进的丈夫。
这样的忍耐是痛苦的也非常挑战一个人的容忍力,久而久之只会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