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产省与日本奇迹》读后感1200字
据说90年代中央党校就有译本,作者写于80年代,正是世界惊呼日本第一的时候。韩国也是受影响,有经济企划院,包括台湾的东北亚圈二战后发展迅猛不是没有理由的,上面的人早有研究,那些一直呼声全面放开,不要管制,自由竞争的可以洗洗睡了,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这种主张,未来也不会实行。通产省大略来说有点像发改委加商务部加外汇管理局,历史沿革来说是二战前的商工省和贸易厅发展而来,日本战前是考察德国的发展模式而学习,就是政府有介入管理,但是企业也是有自主经营的反抗,在战争中则军方独大控制为军工生产服务,战败后政府反而对经济的控制更强,因为旧财阀企业和军方都被清洗削弱了。在行政序列里,通产省和大藏省还有外务省等等机构的权力斗争,就好像前段时间财政部和央行对战,是对政策博弈。通产省对产业的影响和指导,除了最重要的金融资金导向和外汇使用管理,还通过一些自己有比较大自由度解释的法律安排,另外还包括典型儒家社会的关系安排,退休下凡的官员都会到下面的企业任职,从而建立起一种不用诉诸文本约束的高灵活度联系,其他还有各种交织关系里最重要的同学关系,尤其东京大学法学院为典型,考进公务员是哪一年来区分前后辈这种论资排辈关系,政治家和政治官员的区分。可以看出虽然二战后盟军占领强制搞所谓民主改造,对照美国宪法推行日本宪法,可是这个日本的社会民众精神内核和组织核心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古代学习中国就用的官僚阶层来管理国家,治国就是治吏依然适用。所以日本的发展其实是连续的,战前用政府权力介入管理经济的模式,战后依然如此,操刀的人也还是那批人,甚至战后因为其他势力被相对削弱而自身地位反而得到加强,而且战前的施政经验和试错为战后推出的产业政策打下基础。像安倍晋心他姥爷,甲级战犯岸介信,战争前战争中就是直接负责经济生产管理,战后还出任首相。这就是一直以来大家所疑问的,为啥小日本打了二战后又不到几十年还发展更强了,超苏联直追美国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其实并不像其他国家受战争波动发生超级剧烈变动,经济管理的人才都在,内在制度本质也没有大变化,而像中国就来了场从上到下全部改变的全民大革命。随着外部的不满,日本不得不更加开放,把之前对外国企业和外国资本的限制慢慢勉为其难的解除,让被保护的产业提前重组,以便直面国际竞争。这种变化情况确实很像现在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市场20年,中国自身也直追美国,然后现在受到外部的压力,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在面对国际化压力时,通产省对下面产业的掌控就不是那么有力了,像书中所写三菱不经通产省就和克莱斯勒合资,而这种情况,中国不会出现,国军民军的联合舰队当然是集体出动,调控有序,如臂使指,总结来说,对未来要乐观,因为我们有个更坚强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