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营鬼才的自白》读后感1200字
笔记总结:
人的思维模式一旦固化,就会一味搜集于己有利的信息,对不利的信息不屑一顾甚至视而不见。这种心理的存在造成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或是在观察现象的眼睛前加上了一层滤镜。
顾客所追求的是价格与价值兼顾的“公平价格”。
根据购入新商品的时期早晚,消费者的五个层次及其所占人数比例如下:①Innovator(创新者)=2.5%;②Opinion Leader(早期采用者)=13.5%;③Early Majority(早期众多跟进者)=34%;④Late Majority(后期众多跟进者)=34%;⑤Laggards(滞后者)=16%。
商品的生命周期已经变得非常短,热销品的变更也变得非常激烈。
顾客是根据心情来进行购物的,用理性思维来应对,只会把顾客推开。
顾客所关心的是:这种价值的商品,用这个价格来购买是否合适,这个价格是否是自己满意的公平价格。
价格便宜只是顾客衡量商品价值的要素之一,顾客并不会仅仅因为价格便宜就购买某种商品
在定价问题上,不能只用经济学思维来考虑,还必须要进行心理学上的考量。
若是被废弃损失蒙蔽了双眼,就会陷入缩小经营的恶性循环。
顾客的购买行为与商品选项的数量是成反比的噢!
不要“为了顾客”而经营,而是“站在顾客的角度”去经营。
发掘你自身也有的“消费者心理”吧!
客观认识自己的“元认识”
人们经常会以回避损失为出发点采取行动。这在行为经济学中被称为“厌恶损失”。
不要一味地关注老客户,还要努力开拓有未来发展前景的新客户;又或者,比竞争对手先一步进入暂时还看不到利润的市场
沉锚效应:
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所影响,思考的出发点就会如同船锚沉在海底一样被固定住,相较之下,后来获得的信息往往更容易被轻视。
能否不怀偏见地倾听门外汉的建议?
阴阳两面思考
——消费者的“便利”就是商家的“麻烦”
摘掉名为“以往经验”的“滤镜”,看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分歧。
看清市场的“动态视力”
——今天的100分在明天只值80分
获取顾客的忠诚绝非易事,但失去却轻而易举。r 权衡取舍战略r ——优质还是亲民,这是一个问题
不要等着顾客来迎合自己,商家必须迎合顾客。
挣脱市场饱和
——不想市场饱和,就要及时响应变化
新的需求并不存在于店内,而是存在于外面的世界。
成功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当今时代,不去挑战反而风险更高
来自过去经验的理论,无法否定萌生于未来可能性的假说。
制约条件设定型VS制约条件排除型
——“做得到的理由”重于“做不到的理由”
上司如果没有问题意识,下属就不会改掉自我正当化的恶习。
机会损失,是指只要有库存就能够卖掉的商品库存不足,导致部分来店的客人买不到商品而产生的损失。这种损失是顾客的内心活动,无法一目了然。
市场既是“竞争之地”,也是“共创之所”。
领导者的“贯彻力”
——妥协就是原地踏步的开始
——通过直接交流,使企业经营的基本方针成为每一名员工的“血肉”;通过与生产商协同组队,向着“企业应有的姿态”进发。
“四项基本原则”:备齐顾客所需商品的“商品齐全”;总是提供新鲜商品的“鲜度管理”;使顾客心情舒畅的“友善服务”;保持店铺清洁的“整洁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