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读后感_1100字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读后感1100字

怀着崇敬和仰慕的心情看完了成吉思汗这一部分,之所以崇敬,是因为成吉思汗出身“官二代”抑或“富二代”,在丧失所有一切之后,历经磨难,顽强不息,凭着超凡的智慧和由生具来的霸气,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神话。之所以仰慕,切身感觉做男人就得像成吉思汗那样,即使建立不了那样的功勋,即使不能威震八方响彻寰宇,也要做一个有血性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有孝心的人,一个恩怨分明、果敢坚定的人。有三点感悟。

第一点感悟是出路左右思路,时局衍生格局。看了朱元璋,看了曾国藩,再看看成吉思汗,朱元璋没有他的格局,曾国藩没有他的睿智,历朝历代,成就帝王之业的人,首先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懂得克制,明白自己追求什么,朱元璋追求的是一块大饼,解决儿时无法填饱肚子,深思熟虑后迫不得已走上造反之路,建立了历史上诸多封建王朝之一。曾国藩一生只是为了求取功名,视野的局限以及囿于目标的狭隘,最终只能履重臣之责。成吉思汗不一样,从开始就有王者风范,自觉视统领一方为其责任,家道变故后,更激发其复仇和征伐之心,欧亚大陆无不在其脚下呻吟。可以说,一个人出身,决定了以后的“三观”,什么样的时局决定了以后有什么样的路,有着多大的心胸,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

第二点感悟是坐标牵引目标,方法成就方略。把成吉思汗放在他当时所处的坐标体系衡量,他所确定的目标是应时而生。游牧民族,狩猎抢劫主业,弱肉强食生态,想要生存下去,要靠实力,要有真本事,基于这一人类原始的欲望,成吉思汗忍辱负重,横空出世,直接的目标就是当草原的主人,用血腥和暴力让弱者臣服在足下,从而满足其强烈的占有欲。成吉思汗十分讲究战略战术,无论是成为草原霸主还是后来铁蹄肆意践踏欧亚,他的一系列方略的实现,得益于一支迅猛无敌的蒙古骑兵,得益于一批绝对忠诚的高级将领,得益于层出不穷的奇人谋士。

第三点感悟就是信仰不同于信奉,公心关乎军心。每缝重大战役前,成吉思汗都要登高处远,以虔诚之心参拜长生天,从少年只是一直祈祷长生天护佑,久而久之在内心深深埋下信仰的种子,但自始至终成吉思汗没有变成痴迷的信徒,从杀死扎木合就可尽知,通过计划周详的安排,以长生天的名义赢得了部落将士的认同,顺理成章取代了扎木合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可汗的地位。成吉思汗不是个贪图蝇利、在意一时得失的人,每次缴获的战利品大部分分给盟友和出生入死的士兵,靠公道之心,一批批勇士踏实的跟随其身后,这在物质贫乏的时代难能可贵。可见,一个出色的领导不仅要有出类拔萃的领导才能,更应有体恤部属的情怀,也就是要有先天下后个人的舍己情操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083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读后感_1200字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读后感1200字 嘿,请你像多年前一样笑的开心一点。 我多想从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里借一个时光放映机,为什么是放映机呢?因为呀,时光机是回到过去,过…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273
  • 阅读《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阅读《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尽枉然。”这是清代文学家对红楼梦的评价,由这句话可以看出红楼梦在中国的影响之深。《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曾被评为“中国…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5
  • 道法自然——《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800字

    道法自然——《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800字: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上的话,不过我撇开原意想借这个词表达下刚看完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的感受,就是觉得任何观点政策都需要仿效大自然的规律来…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48
  • 《歪笑小说》读后感_800字

    《歪笑小说》读后感800字 很有趣的一本书、一口气读完。小说家写小说家和编辑的生活,也该是最真实可信的。唐伞的原型就是东野圭吾自己吧。从“作家写作家”的角度讲,不及杰克·伦敦的《马…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194
  •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400字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400字: 这个故事讲的是弗恩和小猪威尔伯,后来弗恩又把威尔伯送到了霍默舅舅的谷仓里,从那里认识了蜘蛛夏洛,还认识了很多小动物们。有一天,威尔伯要被霍默舅…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26
  • 《木兰无长兄(全集)》读后感_800字

    《木兰无长兄(全集)》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读完的一本书(没错,光是这个星期就看了四十多个小时); 第一次读到的和历史轨迹有所重合而且能经得起推敲的一本书; 第一次不希…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21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