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读后感900字
第一次领略卡夫卡的思想便读了一本不甚好读的大作《城堡》。如果不对卡夫卡有所了解,不对当时的奥匈帝国有所了解,不会明白卡夫卡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本小说,书中的人物也太不真实了。之后才知道这就是卡夫卡所关乎的人的异化。就连那个土地测量员K也是堂吉可德式的人物。
我们都知道卡夫卡被称作小说当中的哲学家,他的每篇小说都富有哲学意义。所以,看似不现实的小说却是人类生活的某种预言和判断。而当时的奥匈帝国,也就是卡夫卡的所属国捷克无论是法律还是制度都是混乱和荒唐的。那么人的异化在一定意义上又跟社会制度分不开。由此说卡夫卡的小说与政治相关又是成立的。这是往大了理解的一个层面。
而我更喜欢从主人公K这个人物入手知解《城堡》这部长篇。那就是即使梦想徒劳且无法抵达,仍要去努力!从这一点出发我到是愿意读更多的卡夫卡的作品,也由衷的试着喜欢这位大作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起初读《城堡》时并没有吸引到我,故事的单调性再加上卡夫卡冷峻的文笔,不暖心,也更谈不上快感。整个情绪是慢慢被打开的,直到后面若有所悟感觉悲凉,才发现故事中处处是我们的影子。而那“城堡”是天堂、是机构、是梦想、是欲望?总而言之是个目的地,是每个人生命过程中总要体现的。而卡夫卡并没有让K进入“城堡”而是最终死于心力衰竭。
人类的命运就是在如此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中度过的。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正如木心所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这也是自我救赎,正如歌德的名言:“谁不停地努力奋斗,我们便可以解救他。”
这就是卡夫卡的厉害之处,你不得不被他的超越现实的价值观打动。也就是在生活中要有内心的觉醒、发现并重塑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并守护自我。这才是生活与生命的联结,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结构,从而实现生命的丰富性与超越性。
所以,在我们的一生中不知会遇到多少个“城堡”,明知他们强大,我们也要怀疑他面对弱者的我们是否会胜利,而不是把全部努力用在“城堡”一定会胜利上,那只会让你毫无根据的害怕起来,更加剧了你的软弱无能。
只有无所畏惧地勇于成长,再加上契尔不舍的斗争,我们才可以穿透现实的困境,从而真正意义上找到内心的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