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800字
故事设定的庞大帝国包括整个银河系,这里高度发达,成就斐然,人口亿亿之巨。然而盛极必衰,历经12000多年的发展,僵化官僚的帝国逐步走向衰亡和分裂。科学家(心理史学)哈里谢顿根据自己的方程式,预测到帝国很快讲走向分崩离析和科技经济各方面大衰退,而人类要经历三万年的蛮荒岁月,才能迎来第二帝国的崛起。但是,若能修正某些现有的历史条件,“大断层”或可减至一千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谢顿以编撰百科全书为幌子,“主动”争取到遥远荒芜的银河系边缘,亲手缔造了端点科学基地。
50年后,一如谢顿所预言,安纳克里昂(好像电影星际迷航也有这个星系,可能就是致敬阿西莫夫)发动叛乱,帝国无可遏制地走向衰亡。银河边隅之地,星国林立,大公四起,帝国虽然账面上还持存着宗主权,实际上的权腕与控制早已不复往昔。
此时的端点基地,在哈定的带领下,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技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合一,坚持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艰难化解了第一次谢顿危机,开始了复兴之路。
30年后,第二次谢顿危机不期而至,面对安纳克里昂要将基地夷为平地的威胁,哈定通过宗教输出实现大逆转,基地在银河系边缘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又过了75年,端点基地的商贸取得了长足发展,以行商为代表的主张贸易输出的改革派与坚持科教合一的保守派激烈角力,第三次谢顿危机再次来袭。而这一次,行商代表马洛用开放贸易战胜了强敌(是不是预言了当今世界的贸易保护主义必将失败?)。
至此,第一卷结束。
本卷核心内容,用我写总经理工作报告的表达方式就是:“在精神领袖谢顿的指导下,在市长、大主教哈定和行商会长马洛的带领下,端点基地在帝国四分五裂、周边强敌林立等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迎难而上,向死而生,成功化解了三次谢顿危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三次巨大跨越,为最终统一银河帝国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