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讲国学》读后感700字
打个四点六星吧!此书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分门别类,粗线条勾勒一代学术巨擘浓郁芬芳的研究领域,可谓两手辟开学术路,一笔勾勒功业根,然美中不足,貌似多处重复,且部分论述拖泥带水,个别判断逻辑尚欠严谨。
曾经关注寅恪先生多年,自中学时代即对其名之读音深刨,及至大学初赏《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如沐春风矣,观其忽庄忽谐,阅其亦文亦史,深感观点独到,论述深幽,立意高远,思维跳跃,浓浓迸发智者思考忧国忧民直抵行为世范的圣洁光辉,的确是我的菜。
印象中,大师文人风骨、学富五车,学贯中西、高标独立,其诸多感知性极强的雄文巨著,于论于据、卓尔不群,入情入理、颠扑不破,论学论治,迥异时流,甚而独立不倚、惊世骇俗,以致悠然忘其史学家之身份!及至后世,虽劫尽变穷,然数十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十余卷玄文多奇字尚未续命河汾,及至南渡北归东引西联,眼盲腿疾著书立说,云云,大抵天时人事日相催,天也,人也,命也,运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于是,拿出十余个小时深情入戏,从旁观者角度再次惊鸿,惊艳邂逅这一涓涓细流轻拢慢捻勾人回忆的旁白,顿如暗夜兰香、沁人心脾,又如倚窗寄傲、促膝长谈,于是抚掌恍悟,叹息已往之不谏而来者之可追,遂舟摇摇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了。
匆匆二十载过去, 恍如隔世中顿悟,作者、述者并读者,感知那文学文化文明大振荡大繁荣的高峰,六朝旧事随流水,花自飘零水自流,真不知是岁月掩埋了衷肠,还是艮古传承了沧桑!回望,初心依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