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孝子文言文翻译注释和启示

  《哑孝子》选自《梦溪笔谈》。以下是(www.wywzj.cn)整理的《哑孝子》文言文翻译和注释《哑孝子》文言文启示,欢迎阅读。

文言文

  崔长生,生而(1)哑,性(2)至(3)孝,人呼(4)“哑孝子”。孝子既(5)哑,左手复挛(6),佣工(7)养其父母。后乡里大饥(8),孝子行乞于乡,人悯(9)之,遗(10)以糟糠,受而纳(11)诸箪,自掘野草以食。归则扶其跛(12)父病母于(13)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父母赖(14)以活。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15),未见有求者,乃易(16)猪饲之。猪蕃息(17),遂为父母备棺。孝子待人,诚而信(18)。父母先后卒(19),哭之恸(20),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之(21)。

翻译

  崔长生生下来就哑,品行很孝顺,人们(都)称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不能伸直,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吃剩的食物,(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竹篮中留着,自己则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竹篮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繁殖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人们)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注释

  (1)而:表并列。

  (2)性:性格、性情。

  (3)至:十分,非常,到了极点。

  (4)呼:称呼。

  (5)既…..复: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6)挛:蜷曲不能伸直。

  (7)佣工:名词作动词,做佣工。

  (8)饥:灾荒。

  (9)悯:同情。

  (10)遗(wei):送给。

  (11)纳:放。

  (12)跛:腿瘸。

  (13)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可以翻译为“在”。

  (14)赖:依靠。

  (15)余:多。

  (16)易:交换,买。

  (17)蕃息:繁殖。

  (18)信:讲信用。

  (19)卒:死。

  (20)恸:极度悲伤,悲痛的样子。

  (21)之:去、到、往。

启示

  1、孝顺父母的人,别人都尊敬他;相反,不孝顺父母的人,即使腰缠万贯,也会遭人蔑视。

  2、做人要孝顺父母,尽心奉养父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36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十首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下个月的二十五号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了,这是中国的情人节,今天呢给大家分享十首关于七夕节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吧。 1.《七夕》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51
  •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石钟山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石钟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放在;即使)   3、始:至唐李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7
  • 高中生文言文背诵五板斧

    高中生文言文背诵五板斧   背诵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今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高中新教材就有不少规定的背诵篇目,其中文言文占了绝大部分,体现了新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特点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特点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说明:   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qu…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6
  • 《南齐书·江敩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南齐书·江敩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江敩,字叔文,济阳考城人也。敩母,文帝女淮阳公主。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少有美誉。桂阳王休范临州,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7
  • 文言文欣赏-好事近·渔村即事

    文言文欣赏-好事近·渔村即事   好事近·渔村即事   孙居敬   买断一川云,团结樵歌渔笛。莫向此中轻说,污天然寒碧。短篷穿菊更移枨,香满不须摘。搔首断霞夕影,散银原千尺。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