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且伐燕

  《赵且伐燕》出自《战国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就出自《赵且伐燕》。

文言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王曰:“善。”乃止。

翻译

  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为此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劳苦贫困,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注释

  (1)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2)且:将要。

  (3)伐:讨伐。

  (4)燕:音yān,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5)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纵横家。

  (6)惠王: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7)方:正。

  (8)曝:音pù,晒的意思。

  (9)鹬:音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10)箝:音qián,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11)喙:音huì,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12)雨:yǔ,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13)渔者:以及后面的“渔父fū”,以捕鱼为业的人。

  (14)禽:音qín,擒获,捕捉的意思。

  (15)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16)敝:通“蔽”,使动用法,这里是使、致使、使得……

  (17)相知:相持。对峙的意思。

  (18)熟:仔细

  (19)乃:于是。

启示

  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双方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苏代只用这样一个小寓言故事,就免除了燕国的一场兵祸。

  《赵且伐燕》启示我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善于合作,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6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感恩节的简短诗歌

    关于感恩节的简短诗歌(精选5首)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48
  • 《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原文阅读及翻译

      :   公讳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祖讳应陛。考讳士鋐。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季。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7
  • 送杨寘序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62
  • 羲之装睡文言文翻译

    羲之装睡文言文翻译   导语:《羲之装睡》是一首由刘向写的关于王羲之的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羲之装睡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66
  •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的知识巩固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的知识巩固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的知识巩固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2
  •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 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 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 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 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 白鸥飞去芦花烟。 诗人徐照(字灵晖),是永嘉四…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0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