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蜃化石

  《蛇蜃化石》是北宋时期沈括的一则笔记,这则笔记记述了泽州发现的蛇蜃化石。

  【文言文】

  治平中,泽州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为晋城令,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

  【翻译】

  治平年间,泽州有人家挖井,在土中发现一个东西,蜿蜒曲折像龙蛇的形状,人们害怕它,不敢触摸。过了很久,见它不动,就试着去触摸它,原来是石头。村里人缺乏知识,就把它敲碎了。当时程伯纯担任晋城县令,取得一段,石上的鳞甲都和活的生物一样。这大概是由蛇、蜃所变化的,如同螃蟹变成石蟹那样。

  【注释】

  (1)治平:宋英宗年号

  (2)泽洲:今山西晋城一带

  (3)程伯纯: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

  (4)蜃:传说中一种像蛇而又有角的动物。蜃,音shèn。

  (5)久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6)其:代词,指土中一物

  (7)乃:原来是

  (8)遂:于是

  【赏析】

  《蛇蜃化石》记述了泽州发现的蛇蜃化石。这种化石形状“蜿蜒如龙蛇”、“鳞甲皆如生物”,从文中描述的情况来看,应当是一种古爬行动物的化石。远在数亿年以前的地质古生代,我国北部曾经是气候温和而又湿润的地方,那里生长着茂密的古代乔木,也栖息着各类爬行动物。后来,地壳变迁,气候转寒,许多动植物不能适应这一变化,于是相继消亡了。一部分遗骸被埋葬到地壳深处,成为后来人们所见到的化石。泽州发现的那段化石应当是那一时期的遗物。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阅读答案】

  1、字词解释

  (1)久之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2)乃石也 (原来是)

  (3)遂碎之 (于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畏之不敢触

  翻译:人们害怕它,不敢触摸。

  (2)盖蛇蜃所化,如石蟹之类

  翻译:这大概是由蛇、蜃所变化的,如同螃蟹变成石蟹那样。

  3、村民开始见到化石时“畏之不敢触”是什么原因?

  答:此物像龙蛇一样,蜿蜒曲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6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吕不韦列传》阅读理解

    文言文《吕不韦列传》阅读理解                        &n…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有关描写水的古诗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9
  • “风来绿树花含笑,恨入西楼月敛眉”全词翻译赏析

    风来绿树花含笑,恨入西楼月敛眉 [出自]:蔡楠《鹧鸪天》 鹧鸪天 病酒恹恹与睡宜,①珠帘罗幕卷银泥。②风来绿树花含笑,恨入西楼月敛眉。 惊瘦尽,怨归迟。休将桐叶更题诗。③不知桥下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3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琵琶行 白居易 (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

    古诗文 2022年9月4日
    1.5K
  • 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

    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   《秋水》是《庄子》中的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6
  • 欧阳修《海陵许氏南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海陵许氏南园记 欧阳修 高阳许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作某亭某堂于其间。许君为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其所领六路七十六州之广,凡赋敛之多少,山川之远近,舟楫之往来,均节转徙,…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