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与沈元用

  《肃王与沈元用》选自的《老学庵笔记》。

  【文言文】

  肃王[1]与沈元用[2]同使[3]虏[4],馆于燕山愍忠寺。暇[5]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6],凡三千余言。元用素[7]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8]其敏,取纸追书[9]之,不能记者阙[10]之,凡阙十四字。书毕[11],肃王视之,即取笔尽[12]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13],略无矜色。元用骇服[14]。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15]也。

  【翻译】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的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偶然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纸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肃王说道:“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其可信度一点也不虚假。

  【注释】

  (1)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之子赵枢,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后出使金国不归。(2)沈元用:宋朝大臣。(3)使:出使。(4)虏:指北方的金国。(5)暇:空闲,闲暇。(6)偶俪:对仗工整(7)素:向来,一向,平时。(8)矜:自夸。(9)书:写,书写。(10)阙:通“缺”,缺少。(11)毕:完。(12)尽:全、都(13)他语:说别的事情。(14)骇服:吃惊佩服。(15)诬:虚假。

  【阅读答案】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出使)

  (2)日无聊(空闲)

  (3)元用强记(向来)

  (4)取纸追之(写)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标出,断三处。

  原文: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答:元用素强记/即朗诵—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翻译: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

  (2)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翻译: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4、《肃王与沈元用》一文中,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答:肃王的记忆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自夸。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7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贺新郎(上赵侍郎生日)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鹄立通明殿。又重逢、揆余初度,梦庚华旦。不学花奴簪红权,且看秋香宜晚。任甲子、从新重换。天欲东都修车马,故降神生甫维周翰。歌崧岳,咏江…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598
  • 《宋史郭守文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父晖,从周祖征河中,战死。守文年十四,居丧哀毁,周祖怜之,召隶帐下。广顺初,补左班殿直。宋初,迁西头供奉官。蜀平,迁知简州。时剑外多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8
  •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训练试题及答案

    名篇名句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0
  • 生查子·旅思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古诗文 2020年3月26日
    610
  • 2016年中考文言文《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8
  • 小阁闲坐――白居易诗词全集

    小阁闲坐 [唐] 白居易 阁前竹萧萧,阁下水潺潺。 拂簟卷帘坐,清风生其间。 静闻新蝉鸣,远见飞鸟还。 但有巾挂壁,而无客叩关。 二疏返故里,四老归旧山。 吾亦适所愿,求闲而得闲。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