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与沈元用

  《肃王与沈元用》选自的《老学庵笔记》。

  【文言文】

  肃王[1]与沈元用[2]同使[3]虏[4],馆于燕山愍忠寺。暇[5]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6],凡三千余言。元用素[7]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8]其敏,取纸追书[9]之,不能记者阙[10]之,凡阙十四字。书毕[11],肃王视之,即取笔尽[12]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13],略无矜色。元用骇服[14]。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15]也。

  【翻译】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的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偶然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纸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肃王说道:“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其可信度一点也不虚假。

  【注释】

  (1)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之子赵枢,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后出使金国不归。(2)沈元用:宋朝大臣。(3)使:出使。(4)虏:指北方的金国。(5)暇:空闲,闲暇。(6)偶俪:对仗工整(7)素:向来,一向,平时。(8)矜:自夸。(9)书:写,书写。(10)阙:通“缺”,缺少。(11)毕:完。(12)尽:全、都(13)他语:说别的事情。(14)骇服:吃惊佩服。(15)诬:虚假。

  【阅读答案】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出使)

  (2)日无聊(空闲)

  (3)元用强记(向来)

  (4)取纸追之(写)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标出,断三处。

  原文: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答:元用素强记/即朗诵—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翻译: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

  (2)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翻译: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4、《肃王与沈元用》一文中,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答:肃王的记忆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自夸。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7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许生端方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许生端方   许生端方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35
  • 《老夫采玉歌》翻译赏析

      《老夫采玉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114
  • 研北杂志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研北杂志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1
  • 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古诗

      在我们的祖国,许多美丽的景色都会出现,这种景色既美丽又独特,令人陶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古诗,欢迎阅读!   1、《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2
  • “相思莫道无来使,回雁峰前好寄书”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相思莫道无来使,回雁峰前好寄书。”这两句是临别时的叮咛话:你走后我是会很相念你的,要像雁足传书那样,寄信回来。语虽平淡,却一往情深,颇有韵味。 出自卢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季氏将伐颛臾》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