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美其身

  《君子之学美其身》出自(《荀子·劝学篇》。

  【文言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翻译】

  君子求学问,从耳朵进去,牢记在心,表现在行为,体现在举止:说话语意精微,举止文雅。都可以让人当做榜样。小人求学问,从耳朵进去,从口中出来,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君子求学问,是为了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小人求学问,是为了取悦于人,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说别人没有问就告诉别人叫做心浮气躁,别人问了一个方面而回答了两个方面叫做唠叨烦杂。心气浮躁是不对的;唠叨烦杂是不对的;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

  【注释】

  君子之学美其身:身,自己

  箸乎心:牢记在心。箸,通“著”,牢记。

  布乎四体:表现在举止上。布,表现。四体,即四肢。这里指行为举止。乎,在……上

  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通“喘”。

  蠕而动:举止文雅。蠕,虫类爬行的样子。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美好的品德呢?曷,何。美,作使动用法 使……有美好品德。

  为人:这里指“为取悦他人”,与上文“为己”(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相对。

  法则:榜样。

  以为禽犊: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形式,把……当做。把它作为家禽、小牛。古代多用“禽犊”作为馈赠他人的礼物,这里比喻小人之学,不过是为取悦于人。

  傲:指心气浮躁。

  囋:指唠叨烦杂。

  君子如响: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响,回响。

  【赏析】

  此文是劝学名篇,论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君子之学。开篇以一组排比句从正面阐述了君子之学的表现。接着以小人之学的表现从反面加以论证。然后将两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了君子之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美化自身,提高自身的修养。最后,从回答问题的不同表现加以比较,突出了君子之学的效果。文章说理全面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文中阐述了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文章运用“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对比的方法,指出学习必须牢记于心,体现在行动举止上,修养自身的品德,一言一动都合乎道德标准,“可以为法则”。同时论及接待求教者的态度,应该“如撞钟”,如声音回响,对答有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79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rd…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61
  • 喜雨亭记的文言文翻译

    喜雨亭记的文言文翻译   喜雨亭宋代大学士苏轼所建,位于陕西凤翔东湖之中。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喜雨亭记的文言文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1
  •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朝代:先秦作者:列御寇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古诗文 2016年5月25日
    1.5K
  •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1
  • 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朝代:清代 作者:高鹗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鳞瞑羽迷谁与诉。好段东风…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594
  • 六祖坛经原文及翻译

      机缘·第五节   作者:佚名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馀,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