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美其身

  《君子之学美其身》出自(《荀子·劝学篇》。

  【文言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翻译】

  君子求学问,从耳朵进去,牢记在心,表现在行为,体现在举止:说话语意精微,举止文雅。都可以让人当做榜样。小人求学问,从耳朵进去,从口中出来,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君子求学问,是为了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小人求学问,是为了取悦于人,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说别人没有问就告诉别人叫做心浮气躁,别人问了一个方面而回答了两个方面叫做唠叨烦杂。心气浮躁是不对的;唠叨烦杂是不对的;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

  【注释】

  君子之学美其身:身,自己

  箸乎心:牢记在心。箸,通“著”,牢记。

  布乎四体:表现在举止上。布,表现。四体,即四肢。这里指行为举止。乎,在……上

  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通“喘”。

  蠕而动:举止文雅。蠕,虫类爬行的样子。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美好的品德呢?曷,何。美,作使动用法 使……有美好品德。

  为人:这里指“为取悦他人”,与上文“为己”(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相对。

  法则:榜样。

  以为禽犊: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形式,把……当做。把它作为家禽、小牛。古代多用“禽犊”作为馈赠他人的礼物,这里比喻小人之学,不过是为取悦于人。

  傲:指心气浮躁。

  囋:指唠叨烦杂。

  君子如响: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响,回响。

  【赏析】

  此文是劝学名篇,论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君子之学。开篇以一组排比句从正面阐述了君子之学的表现。接着以小人之学的表现从反面加以论证。然后将两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了君子之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美化自身,提高自身的修养。最后,从回答问题的不同表现加以比较,突出了君子之学的效果。文章说理全面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文中阐述了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文章运用“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对比的方法,指出学习必须牢记于心,体现在行动举止上,修养自身的品德,一言一动都合乎道德标准,“可以为法则”。同时论及接待求教者的态度,应该“如撞钟”,如声音回响,对答有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79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欲食半饼喻

      【文言文】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嗔恙),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9
  • 贺新郎(清浪轩送春)

    朝代:宋代 作者:严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碧浪摇春渚。浸虚檐、蒲萄滉漾,翠绡掀舞。委曲经过台下路,载取落花东去。问花亦、漂流良苦。花不能言应有恨,恨十分、都被春风误。同此恨,有…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617
  • 玲珑四犯 王闿运

             《八仙图》,晚唐时蜀人张素卿所画。孟昶得之,令欧阳炯为赞。即李耳、容成、董仲舒、张…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31
  • 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宋代:陆游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遣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9
  • 八声甘州吴文英原文翻译赏析

      八声甘州吴文英翻译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所创作的一首怀古词,借吴越争霸的往事以写其满眼兴亡、一腔悲慨之感。   原文: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吴文英   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28
  • 写江苏瘦西湖的诗词大全

    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市西郊,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原名炮山河,一名保障河。清乾隆年间又曾称为长春湖。后来由于钱塘汪沆的一首诗,改名为瘦西湖,初不甚流行,清末才广为传用。瘦西湖是扬…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