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

  【文言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翻译】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注释】

  (1)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2)据:统治。

  (3)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4)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964)重建的木塔。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

  (5)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

  (6)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7)患:嫌,担忧,忧虑。

  (8)故如此:所以像这样。(此:代指塔晃动)

  (9)瓦布:盖瓦。布:铺设。

  (10)密:私下

  (11)使:派

  (12)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相传喻皓曾撰成《木经》三卷。《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具体内容现已无法窥究。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还有一条笔记专记《木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与《木经》有关的弥足珍贵的资料。

  (13)贻:本文译作赠给。赠送财物之意。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赂”之义是后起的。“贿赂”在古代叫“赇”。

  (14)易:容易

  (15)耳:语气助词,无实义

  (16)但:只。

  (17)讫(qì):完毕,终了。

  (18)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实:使坚实

  (19)如:遵照。

  (20)遂:果然。

  (21)盖:因为。

  (22)弥束:全部紧束,文中指“通过逐层钉板,使塔体得到紧固、结构得到加强”的意思。

  (23)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

  (24)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

  (25)履:踩踏,走。

  (26)相持:互相支撑。

  (27)自:自然。

  (28)伏:通“服”,敬佩,信服,佩服。

  (29)精:精熟。

  (30)定:稳定

  (31)持:支撑

  【赏析】

  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本文叙述了梵天寺木塔由“动”到“定”的过程,揭示了木塔“定”的缘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动”。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巧妙的建设建筑结构与超高的工艺水平。

  文章叙述描写也颇显功力,从而增强全文的感染力。如以“患其塔动”,“而动如初”为下文的“塔遂定”作铺垫;又如“贻以金钗”的细节描写,“皓笑曰”的语言描写都十分生动得当,与说明的内容丝丝相扣。

  本文共分三层,如下:

  第一层: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这句话说了:建塔过程中塔身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凭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

  第二层: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无可奈何写出了匠师的无能,反衬了喻皓的技艺精湛。

  笑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并讽刺了匠师的无能。

  这句话说了: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解决了塔身不稳定问题。

  第三层: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这句话说了: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也体现了喻皓建筑工艺水平的高超。

  【启示】

  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49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三必修语文知识第一轮的文言文

    高三必修语文知识第一轮的文言文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必修语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故木受绳则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2
  • 怨王孙(春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8
  • 写儋县东坡书院的诗词大全

    儋县东坡书院,在海南省儋县城东40多公里的中和镇,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从惠州再贬海南时常来的地方。苏东坡在儋县居住了3年。在他抵儋县的第二年,即宋元符元年,儋县守官张中因与东坡有诗酒往…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205
  • 《战国策》文言文

    《战国策》文言文 《战国策》文言文1   苦成常谓建信君曰:“天下合从,而独以赵恶秦,何也?魏杀吕遗,而天下交之。今收河间,于是与杀吕遗何以异?君唯释虚伪疾,文信犹且知之也。从而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0
  • 关于描写谷雨的古诗分享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写谷雨的古诗送给大家! 1.柳色烽烟外,鸠声谷雨时。 2.石井桐花晚,江城谷雨寒。 3.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4.且招邻院客,试…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41
  • 小学生描写冬天的古诗

      导语: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生描写…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