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2500字(2)篇

刺杀骑士团长

作者: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

村上春树时隔7年长篇巨著,2017年度日本小说类榜首,中译本2018年3月8日首发!林少华10年后再次操刀翻译。一幅藏匿于阁楼的惊世画作,串起二战创伤与现实吊诡!“我”36岁,是一名肖像画家。妻子毫无征兆地提出离婚,于是“我”没带什么东西就离开了家。朋友政彦让我住进了其父旧居,并给我介绍了山下绘画班任教的工作,“我”和那里的两名人妻先后成了情人。政彦的父亲是著名画家雨田具彦,搬进那栋房子后不久,“我”在阁楼发现了一幅雨田具彦不为世人所知的大师级作品,题为“刺杀骑士团长”,之后我卷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中。夜半铃声与古庙洞口、神秘邻居免色涉与绘画班女学生秋川真理惠、不请自来的“骑士团长”与“长面人”、现实世界与隐喻世界……村上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带领读者追踪重重谜团,将读者引入了奇妙之境。面对无法挽回的失去,他告诉我们,回到洞中,直面无以名之的恶。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建议喜欢村上春树的人慎重开始阅读此书,因为一旦读进去,需要至少10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读完。与我个人而言,开卷之后完全是欲罢不能的感觉,读完之前并不想做其他的事情。本书的情节悬念迭起,文字优雅、流畅、自然,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构建了一个亦幻亦真、唯美动人的奇特世界。本书的书名略显奇怪,但读下去,自然明白书名的含义。引言部分开始读肯定不知所云,要读完全书后再回来看。在讲述主线故事之余,作者夹杂了对古典音乐的介绍,对绘画的深刻理解,乃至对不同人物衣着,生活片段的详细描写,读起来不觉得刻意和烦冗,反而觉得恰到好处,趣味盎然。总之,本书是个人近年读的最有感觉的书之一,是极为推荐阅读的好书。

后面的评论涉及本书的内容,不想被剧透的可以略过了。

纵观本书,从时间线上梳理,缘起是本书重要人物之一雨田具彦留学维也纳,在时代的大背景及得知自己骨肉情深的弟弟由于军国主义的憎恶而自杀的影响下参与了一起刺杀未遂事件。在此事件中,自己的爱人及同伴均被暴力残害,由于雨田具彦的特殊身份而免除一死并被遣返回国。这段特殊时期的经历,应该促成了雨田具彦思想上的质变,从养尊处优、风流多情的富家子弟到深刻理解这个多元而残酷的世界,促成了他从油画到日本画的转变。在某个时间(个人更倾向于是在雨田沉寂期的中段时间)他将自己所感悟的暴力、爱、世界观以及自己的渴求倾泻于画布,借助歌剧唐璜中的场景刺杀骑士团长而加以隐喻和艺术展现,这幅画作也成为贯穿本书的最主要的线索。当然,村上并未对雨田具彦的刺杀骑士团长的具体隐喻做出明确的解释。在“我”于疗养院中再现“刺杀骑士团长”一幕的时候,雨田具彦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对我而言也是谜之一样的场景,颇有想象的空间。

从空间上看,本书有三个地方都异常关键,一是“我”借居的雨田具彦的旧宅,二是免色的豪华住宅,三是那个神秘的杂木林中的洞,这三个地方在空间上相距不远,也从而将本书最关键的几个人物,包括主角,免色君,秋田真理惠,雨田具彦相互勾连起来,形成一些隐秘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情节的展开。对于全书最主要的场景所在地,雨田具彦的旧宅,描写详尽而具体,最终此处毁于火灾,个人理解也意味着相应此地的业力,雨田具彦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所引起的理念和隐喻的悬疑已经随着本书最主要描述的环而完结。但关于杂木林中的洞,从情节上略显不够完整,并没有叙述其缘起,虽然书上提到这个洞位于秋田家的地盘上,貌似年代久远,个人不认为是因困住“骑士团长”这一理念而存在,因为年代上似乎对不上。而关于免色君的住宅,是本书最大的悬念之一,个人没有很好的理解为什么秋田真理惠在其间会引起如此大的危机,如书中所述,其实真理惠能够感受到免色君对她怀有特殊情感,而且她应该能够感受到至少不是恶意的情感,即使她真的坦然面对免色,讲述自己的担忧,也应该有把握不致引起什么不能承受的后果。当然,骑士团长提到免色心中有个类似特殊空间的场所,而那在结果上具有招引非同寻常的东西、危险的东西的可能性。这会是个问题。所以个人理解免色的豪华住宅是个非常特殊的场所,但村上同样只给了只言片语的描写,很难推断骑士团长在此的逻辑。

本书最难解读的是流变的隐喻,“我”进入隐喻的世界,饮过没有味道的奇异河水,穿过介于有无之间的河流,留下企鹅护身符,对自己的肖像感兴趣的无面人,妹妹和唐娜的协助,危险的双重隐喻,这一切都如有趣的谜语,村上要传递什么?这些与真理惠躲在免色君佣人房中的处境如何对照?又如何降低了免色君豪宅中的危险,从而协助真理惠从中脱身?这是本书没有读懂的地方。个人的理解,我觉得这个隐喻世界是与免色有关的,最明显的证据是在河边寻找码头的时候,“我”是根据免色话的指引找到的正确方向;

由于主角的身份是画家,因此主角的四副画作也是贯穿本书的主线之一,第一幅是免色君的自画像,这是建立免色君与作者联系的通道,也引出了本书最主要角色之一的免色涉。但是最终也没有理解免色要画这幅画的深层次原因。第二幅是白色斯巴鲁男子,这个村上给了较多的描述,个人理解是代表“我”本身的倾向于暴力的恶意的理念;第三幅是杂木林中的洞,关于真理惠为什么非常笃定的认为那个场所保持原样就好了?这个洞与秋田家以及与雨田具彦本身是否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这些谜一样的东西没有特别阐述,但与主角而言,其相互的作用明显已经完结,成为过往;第四幅是秋田真理惠的画像,但事实上是“我”以真理惠为载体,糅杂了死去妹妹以及对妻子柚的美好的提炼,但画作并未完成,以避免某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本书的主线情节已经让人读的如痴如醉,欲罢不能,而本书在主体建筑之下的部分,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则或若隐若现,或隐而不显,但你知道它在那里,即使读完仍有不少的思考想象空间,不得不为作者的精巧构思而叹服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刺杀骑士团长》春上村树

2019年1月18日

这部村上的新作《刺杀骑士团长》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围绕着理念,现实和艺术进行了探讨;下部则打破理念的桎梏,在隐喻的世界获得重生。

理念(idea)来自于希腊语,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于世界的想象,柏拉图曾经在《理想国》中提出“三张床”的命题,“第一张床”就是理念世界,是世间万物的原型,是无法看到的世界。“第二张床”是现实世界,世间万物是对理念的分有和模仿。第三张床是艺术世界,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而《刺杀骑士团长》取材于莫扎特的两幕歌剧《唐璜》,在这部歌剧中,浪荡公子唐璜欲对美貌女子非礼,女子的父亲骑士团长赶来相救而被唐璜当场刺杀。这也是骑士团长的原型。

村上的这本新书读来令人手不释卷,三元世界的描述及其交融又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华丽诡谲的长篇画卷,《刺杀骑士团长》此画带给了“我”一个直面自己的契机,以此为开端,激活了长期深刻压抑的“理念”,并展开了不可思议的自我救赎之旅,这是直面内在痛苦撕扯的战争,是在隐喻中寻求重生的涅槃,而我也相信,伴随着作者超越内省的修行,读者也能经历自己精神的震撼,获得锤炼的机会甚至顿悟。

文中主人公靠画肖像画为生,因为对人物肖像的精准把握,客户均称在自己肖像身上看到了不同于自己的可能性而趋之若鹜。但其心里一直想画自己风格的画,婚姻和现实一直迫使自己安于现状,虽然妻子是自己非常满意的伴侣,正在自己觉得可能就这么平稳地生活下去的时候,妻子提出要离婚,于是生活的水晶球被打破,毅然放弃养家糊口的肖像画工作,独自一人踏上直面内心善恶以及心灵深处固化已久理念的破冰之行。漫无目的的国内自驾行是游离思维的梳理与发散,十五岁便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的妹妹,眼神和表情变化酷似妹妹的妻子以及不被祝福的长达六年的婚姻生活,陌生女子的一夜情和过程中要求被勒死的荒唐,斯巴鲁男子的如影随形,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终于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投射到了《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上,唤醒了深埋在石室里的理念,并且具化为骑士团长的人形出现在画家面前,开启了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以及隐喻世界的相爱相杀。

第一幅画名曰《免色》,这是忠于自己的内心的极致代表,控制安排着事态的发生和进展,做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固执而有效地与世界对抗,选择最有利的位置构筑属于自己的城堡,这是每个人内心憧憬期待的自私的最高形式,有时候也表现出人性恶的一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牺牲别人。

第二幅画名曰《白色斯巴鲁男子》,这是理念幻化的骑士团长口中的“邪恶的父亲”,他潜藏在任何人身上,让人体会“深重的愤怒情感,它如同有血流入的泥沼在我胸间黑乎乎翻卷着巨大的漩涡,毫不含糊地朝真正的死逼近”。这是画家经历妹妹死去,妻子提出离婚后催生出来的邪恶的具形,如影随形而又拒绝被挖掘展现出来放在画布上,他如同潜伏在迷雾中的影子,冷冽得让人瑟瑟,狂暴时能吞噬人心,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把握去深入触碰的禁地。

第三幅画名曰《秋川真理惠》,这幅画映射着人对内心美好的追求,因为对妹妹的死耿耿于怀,难以忘记,以至于找到了眼神酷似的妻子作为替代,以为这样便将人和时间拉到了自己这边,而秋川真理惠作为感知力敏感的女学生,同样也有这般神奇的魔力去牵扯画家的心,当她失踪时,画家脑海暮地浮现富士山风洞中消失很久的妹妹,也正是为了解救她,画家在百般纠结中地牺牲了理念而踏入了隐喻的狭窄通道。

第四副画是《杂木林中的石室》,它象征着重生之门,它连接着隐喻世界和现实世界,它是闭环中的一个节点,它禁锢着理念但又提供了开放的可能,画家的执念为唤醒理念提供了营养,免色的豪宅与石室对应,当画家刺死理念打开隐喻通道后,又以巨大勇气克服幽闭恐惧症穿越风洞一般的狭窄通道后又返回石室,至此才彻底告别了过去,获得了心灵的救赎与重生,因为他不再愤怒地去想为什么死神要带走妹妹而怀揣极大的恶意去看待这个世界,而且有相当宽和的心境去接纳即使可能怀有他人子女的妻子,同样秋川真理惠因为理念而被困于免色豪宅,当理念被刺死后自然就会脱身。

最后一幅画《刺杀骑士团长》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隐喻世界的大门,融合了上面所有画作的元素和意义,极有张力地反映了人性的至善至美至恶,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想象空间,这本身已经超越了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它更像是一种启示和预言,带领我们突破时空的束缚,进入身心自由的极乐世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999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贾平凹《落叶》有感600字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就像我们,正值青春年少,走上求学之路也有9个年头了。 “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七八岁的我们,颠着背上的书包,骄傲地带着红领巾坐在一年级的课堂里…

    读后感 2022年7月12日
    131
  • 读《匆匆》有感550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时光匆匆,岁月匆匆,时间不会等你的。 文章讲述了作者描述时光流逝的痕迹,时间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但很快就会逝去,抒发…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15
  • 《繁星》读后感600字

    《繁星・春水》是著名女作家冰心所著。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也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又能流露出深深的感情,而且他有种语言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语句的精炼,能把一篇篇文章浓缩成一首首优美的诗…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92
  • 乐观生活,充满自信——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书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的心窗。书像一位家人,呵护着我长大。书像一位朋友,在我寂寞的时候陪伴着我…&he…

    读后感 2022年10月24日
    79
  •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在无风的日子里做一朵云 ――读《瓦尔登湖》有感 “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已久,这本书便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本写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的书,与…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22
  • 读《都是马虎惹的祸》有感400字

    今年,我经推荐读了一本《都是马虎惹的祸》的课外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天真、热情、顽皮、充满幻想的女孩――唐豆(人们都叫她小豆子),小豆子常常因为粗心、缺少毅力而惹出一些让人啼笑皆…

    读后感 2022年8月9日
    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