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笔记2500字(2)篇

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保罗·卡拉尼什

比尔·盖茨、蔡康永、“卷福”感动推荐,震撼40国读者的“生命之书”,《纽约时报》非虚构类NO.1,英文版畅销百万册!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本书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是其中之一。保罗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他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本书文笔优美,诚挚感人,书里有着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到底是什么,赋予生命以意义,让人值得一活?

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

不知道是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是不敢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心理,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十分忌讳谈及死亡。但死亡又不会因为我们不谈及而不会发生,反而死亡是人类必然的结果。正如一句话所说,人从一出生便走向死。

前不久,我亲眼目睹过死亡,才发现死亡离我们那么近,才想要好好考虑死亡这件事,好好想考人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的思政老师在前不久突然住进医院,又突然被宣告医治无效而去世。听到讣告的我,内心其实是抗拒的,我不相信死亡是那么轻易夺走人的生命的,明明三天前老师还好好地骑着自行车出现在校园里,我们还打了招呼,三天后这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我是震惊的,难过得难以言语。生命,人生,死亡等字眼才进入我的脑海,我便小心翼翼地翻开了保罗的这本关于生命,关于死亡的笔记,去探寻生命的意义,近一步地感受死亡,希望自己能够成熟点,坚强点去面对死亡,也能更好地过好自己所幸所剩的余生。

这本书中主人公保罗是一位勤勉认真的神经外科医生,治愈过无数地病人,思考过关于死亡,关于人生的问题,最后亲自给出了自己满意的答案。

一、梦想

保罗的前半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求学和忙忙碌碌的医院学习中度过的,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手术台旁依旧能看到他勤恳的身影,直至身体倒下。即使是时日不多,也难以放下花了半身投身的事业。身为医生,那是他的责任,他的使命。身为人类,那是他的目标,他的梦想,他的希望。

我想这种毫不避讳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勇敢坚强,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能毫不懈怠地去完成梦想,甚至承担起保护所爱之人的责任。

二、爱

保罗死之前拥有过这世界上最美好的真爱,他有深爱着他直到生命最后的妻子,还诞生了他最后留在这世间的宝贝,他可爱的小女儿卡迪。如果他对妻子有爱,那小女儿的诞生便是这爱的延续。保罗怕妻子在自己去往天堂的时候自己太孤独,决定留下个孩子。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满满的爱,爱得让人动情,让人落泪。

相反地,我们其实是明白了,直面绝症的方法之一,就是深爱——袒露自己的脆弱,满怀善良、慷慨与感恩。

保罗病中写下这本书,就是为了让人们与他一起去经历去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有人会觉得死亡是件特别沉重的话题。但对于医生的保罗而言,死亡是医院里见多不怪的事情。当保罗真正面临死亡时,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病人的内心,才能切切实实地思考生命的意义,给这短暂人生以一个满意的答案。

短短百来页,书写尽了保罗那短暂的一生。也被他的坚强所感动。不知道是因为太容易被感动,还是太轻易相信爱,在读到最后一家人围在保罗病床前,等待他离世的时候就特别想哭。上帝总是那么无情,给了他梦想,给了他爱,却没给他长相守的机会。我们还活着的,就更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去追寻爱,去守护珍贵的东西。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面临死亡,但早早想清楚人生的意义,努力去让人生变得更精彩,然后坦然接受最终的死亡,也不枉来这红尘走一趟。

就算是读了保罗的“死亡“,对死亡的理解仍是浅薄的。难怪有人说,要用一生去体验死亡。死亡是什么样子的,那还要去问死人了。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耶和华的手在我身上,借他的灵带我出去,将我放在布满骸骨的山谷里。使我绕骸骨而行:看啊,这开阔山谷中,骸骨如此之多;神啊,它们多么干枯。

他对我说:“人子啊,这些骸骨可复活吗?”

——《圣经·以西结书》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此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

《圣经》里,正义和仁慈,在《新约》和《旧约》之间都存在一种拉锯。《新约》说,从善没有尽头:善良就是人生的目标,你永远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作者相信,耶稣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无论何时,仁慈都重于正义。

“谁是真正的勇士

      请他来到近前

      一切虚妄过眼

     他不会在意他人所言

     他会昼夜不停劳作

     成为朝圣者不断向前”

  ——朝圣者的行进

读到最后几页,沉重到不能呼吸。当呼吸化为空气,生命又有何意义。

三百来页,未完成的著作,页数虽少但也读的太快,没来得及细细咀嚼难过应该再细看几遍

假使迟暮之际,反问道:“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继续前来?”

可以思考,我以后的生活,怎么才不虚度此生?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老去),我的墓志铭会是什么?我后悔曾经生命里所做过的选择吗?人生活着与死时的意义又分别在于什么呢?

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单纯的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而已,在生命的终点线前,回看人对虚名浮华的追逐,会发现这些都真的只是捕风捉影而已。

而看到和听到的,或许经常会令我们沮丧,世俗是这样的强大,强大到我们生不出改变它们的一丝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自己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道你自己真的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众人所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而在出发前

你真的有曾经认真地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了吗?

是途中选择沉于花败,平凡而没落于平庸?

还是前行际遇坚持褪去过去的自己,迎来生,虽平凡却毫不畏惧,即使处于末路,亦有着敢于直面死亡的勇气?

生当如夏花之绚烂,死亦如秋叶之静美。当化茧成蝶,与之共舞一生一世,方展现自我“无悔人生,无憾岁月”,纵是刹那芳华,在我心中,在我的生命里,已经是永恒又亘古不变的。无数个一刹那,就是无数个永恒,于个人的意义,生命可以配的上觉知永恒了,又何惧什么聚散离合?我来过,我爱过,我一直爱着,爱这此生点点滴滴,爱这世间万物真情,爱这岁月美好可期。

黎明未至,看窗外万家灯火;

刚刚好,如川端康成所说,此刻凌晨四点,当看海棠花开,愿这一切静美而又安然

2019-1-20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2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曹文轩的《弓》有感

    闪着亮光的“黑豆儿” ――读曹文轩的《弓》有感  在这个里,我反复诵读了由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所著的文学作品,《少年王》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五个故事,其中《弓》这个故事深…

    读后感 2022年6月12日
    165
  • 《混血豺王》读后感1500字

    沈石溪最擅长写动物小说,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而《混血豺王》这本书正是由沈石溪老先生所作,并作为代表作品之一。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猎狗洛嘎在追捕猎物中和母豺达维娅结合所生下的混血…

    读后感 2023年2月5日
    43
  • 读《会飞的教室》有感500字

    【第1篇】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你是否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向其他人散发温暖,那么即使相隔千万里,他们也能感觉得到,而如果你内心冷漠无情,那么即使近在咫尺,别人也…

    读后感 2022年8月5日
    80
  • 《梅花魂》读后感600字

    梅香在苦寒 ――读《魂》有感 梅花是最有骨气、最有灵魂的,它坚强不屈,不畏严寒。有一篇课文,让我的印象格外深刻,它就是《梅花魂》。 这是一篇回忆文,主要回忆了莺儿和她外祖父之间的事…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02
  • 《动物农场》读书笔记摘抄500字

    精神控制+武力镇压: 1.“你们有你们的低等动物需要对付,”他说,“我们有我们的下层阶级需要摆平! 2.只有老本杰明表示自己漫长一生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起来,也知道事情从来没有、也…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18
  • 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1500字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后,感受颇多,收获颇丰。对于我们一线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