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继1996年《凭海临风》之后,著名媒体人杨澜女士20年来,全新个人创作的散文作品集,杨澜以“大女生”的视角,讲述她的婚姻、她的儿女、她的家庭、她理解的幸福力。这本书同时也借着中国电视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开播15周年之际,杨澜首度分享了她采访800多个世界各地各界人士所总结出来的“澜”式说话之道,以及她参加三次北京申奥真实的心路感受。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读的时候觉得书的内容很散,杨澜好像很随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回头整理下来就只剩几个板块了。感谢杨澜分享她精彩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思考,以及传授的做事方法,拥有如此宽广的眼界和丰富的人生,这一辈子真是值了。向杨澜学习[玫瑰]
摘录一些片段:
1. 关于爱情
而婚姻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却是:没有人是“注定”在一起的。
在一起,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是不断选择的结果。如果幸运的话,你会一次又一次坠入爱河,不过,是与同一个人
如果你把婚姻看作围城,还天天蹲在门口看守着,那么城里的人就难免成了囚徒;如果你把城门的钥匙交给对方,他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他愿意,这围城就成了遮风避雨的家,无论走多远,他都会回来。如果你爱他,就给他自由和快乐。自由的人,才适合谈情说爱。
共同的成长 非常重要 非常认同
婚姻当然不只是游山玩水,卿卿我我。情人节的玫瑰和纪念日的礼物都曾带来美好的回忆,而比这些更长久的是共同的成长。有一种观点我很认同,那就是“最好的关系是让双方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理解、尊重、欣赏、同情、陪伴,还有义气”,和《爱的艺术》里提到爱的要素是“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相似
婚姻中的两个人的关系是多重的:恋人、朋友、亲人,有时甚至还会有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无论我们给这个世界一张多么坚强的面孔,在家里,我们可以放松下来,不怕暴露自己的恐惧、脆弱和挣扎。我们能够给予彼此的也是多重的(比恋爱时关系丰富得多):爱、理解、尊重、欣赏、同情、陪伴,还有义气
爱情快速奔跑,婚姻慢慢生长。这生长缓慢而扎实,就如两棵树,有独立的树干,又将根与枝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
2. 关于人生
Elon Musk在被采访时说:
谁喜欢失败呢?失败是可怕的。但如果你毫无风险,就意味着你不过在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人生如此丰富,岂能用输赢一语概括?除了赢家和输家,难道我们不能做个玩家,在对梦想的追逐中体验一把挑战自我的惊喜与刺激?万一成功了呢?
人的价值,没有贫富,只有丰富
3. 关于与人交往
无嗜好不可交
有一种说法,无嗜好的人不可交。理由是一个人如果对什么都不投入感情,很难跟他成为朋友,而且通常这种人比较乏味。从一个人的嗜好去观察他的秉性,会让你对他有更深层的了解,也更容易让你们的交往深入。
如果你遇到自己心中的偶像,而你正要说的那些话可能是让人家耳朵已经磨出老茧的,就大可准备说点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别人都会说:“我是你的粉丝。”你就不妨说点具体的,以展示你是真的铁杆粉丝:“你上次在×××的比赛,太牛了!”相信一定会比那些泛泛之词更能引起偶像注意。
最能赢得好感的行为,就是准时。
4. 关于幸福
“到底是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你需要让自己做这道选择题?干得好,是安全与独立,嫁得好是幸福感。二者兼顾不仅是女性的梦想,也是男性的追求。
老子和马斯洛界定的“幸福”
老子说“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知足常乐,这就是幸福。萧伯纳说:“生活的喜悦就是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实现而奋斗的感觉。”而马斯洛的理论则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第二层次是安全,第三层次是爱和归属,第四层次是尊重,最高一个层次是自我实现。
马丁·塞利格曼幸福五大要素:愉快的情绪;兴趣和爱好;成就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价值感。
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总结出来的获得幸福感的五大要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第一是愉快的情绪,可以来自吃了一道美味的菜肴,或者是欣赏了一片美丽的枫叶,或者闻到了一种美妙香水的味道,但这类愉悦的情绪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第二是兴趣和爱好,如果一些兴趣爱好足以让你忘我地投入并陶醉其中,那么你的幸福感就会大大增加;第三是成就感,当你白手起家,把企业做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一定会有成就感,但是这种成就感给你带来的幸福的边际效应有可能是递减的;第四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亲密的、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长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幸福最好的保障;第五是价值感,这就到达了自我实现的高度:你认为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吗?你认为你的存在能够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吗?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吗?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写在前面:
很小就听说过杨澜的名字,但是一直都没有关注过她。在记忆中,第一次在电视里见到她是在《奇葩说》里,后来偶然看到她的书,于是就花了两天看完了这一本《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整本书9.5万字,看完花了3个半小时,里面主要讲了她的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在生活方面我看的比较详细,工作方面看的就比较随意了。
这本书的“序言”是我看的最认真的一次,我对她有太多的好奇,她到底厉害在哪里,她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学识体现在哪里,她是如何平衡她和她的生活的……序言是她的好朋友蒋建昌写的,很生动,这段话很打动我:“或许是那一种面对夸耀时的淡然、或许是那一种面对仇人的宽容、或许是那一种锋芒毕露的提示,这些似乎不是出于兴趣和爱好的选择,而是磨砺出来的修养,跨性别的文化在杨澜的笔下,文字很轻,但墨色很重。”
看完序言以后,我很想知道她究竟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个“大女人”的,像她这样一个人是怎么处理生活中的琐事的?有怎样的三观?她身上有哪些东西我是可以学到的?等等等等。
开篇讲了她的家庭故事,杨澜对爱情的理解是:“我们本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如果不是因为爱,就不会也不必在一起。”在她眼里,两个人在一起是不断自由选择的结果,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婚姻像一道围城,我们在门外守着,紧紧盯着里面,这样就会把家庭当做一个监狱,但是如果你不守在外面,将房间的钥匙递给对方,这样,他们都将时时记得回家。
记得在奇葩大会中,我听到李银河的演讲,她说婚姻制度终将走向灭亡。我很同意,因为婚姻制度的设立,本就违背了人爱自由的特点,杨澜在书里也说了,婚姻制度不完美,但合理。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给对方自由,不要把对方拽在手里。这样我们就会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彼此。黄磊在一个节目访谈里说道,他不同意把妻子当做自己的亲人,妻子就是妻子,她是我的情人。正好也体现了这一点,她不归我所有。
再接着,她写了她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琐事,告诉了我们一些人生道理。
我们不要考验人性的弱点,比这更加要命的是我们挑战人性的弱点而不自知。我们必须接受人性的弱点,比如我们常常感情用事,好逸恶劳,喜新厌旧,患得患失,贪心不足……在情感关系中,我们能否对人性的弱点有所理解和包容,是成熟与否的表现。她举了一个例子,在一个节目里,有个女孩子为了检验男朋友是够忠诚,于是怂恿自己的闺蜜前去诱惑,结果他们俩就在一起了。这就是所谓地考验人性,正如她所说的,爱要轻拿轻放。
我们也要排除偏见,我们常常基于非常片面的信息,或者自我经历的联想,就在心里给别人贴上标签,下了结论,从而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不幸的是,很多时候,人们是先形成固有印象,然后不断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样会让我们错过很多重要的人,也会得罪很多人,我们的世界也变得更狭隘了。正如《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与达西一样,如果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没有那么深的成见,也不会把自己的幸福交给命运。
最后是她工作的部分,她对她工作总结了这些经验(因为是访谈主持类的,我没多少了解,就看的比较粗略):
提前准备,准备好自己要问的问题
多年累积的学问
沟通交流要有技巧
有自己的穿衣风格,对服装也很讲究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不仅仅喜欢上了杨澜,还喜欢安德鲁王子那既能吃苦又会享福的女儿,就像杨澜说的:真的公主不仅能察觉被子下有一粒豌豆,更能给客人的盘子里舀豌豆!
我还喜欢满头银发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她主持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时,面对记者尖酸刻薄的提问不卑不亢、自信大方,挥洒自如,将外交家的资历和女性的亲和力完全集于一身。
我还喜欢勇敢坚韧的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在丈夫刘少奇接受文革的批斗的时候,不顾阻拦冲上审问台紧紧抓住丈夫的手,当她回忆起来的时候,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力气,什么都不怕。”而现在回忆起当初那段时光,弟弟听到以后还会流泪,而自己却走过去安慰弟弟。命运给她的磨砺,除去的是岁月的浮华,留下的是钻石般璀璨的光芒。
这本书记录了杨澜的生活、工作,让我看清了她的为人处事原则;通过她的访谈,我也认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人。她的成功绝对是因为她付出的努力,虽然很遗憾没有看到她对失败经历过多的讲述,但是,她一定不是一个知难而退、遇到失败一蹶不振的人!向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