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笔记2500字(2)篇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

作者:黄仁宇

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到《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这么多人研究这本书呢?此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读黄仁宇的书,你会深刻体会“历史给人以智慧”。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史景迁、牟复礼、杨联陞、刘志琴、陈学霖、赵世瑜、朱学勤、杨念群、江晓原、萧功秦、商传、樊树志、毛佩琦、厄普代克、王小波、王朔、谢冕、易中天、吴思等国内外众多名家一致推荐!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万历十五年》,以万历皇帝御宇时期为历史背景,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当时落后的思想、制度对社会进步的制约。

书中选取的人物有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清官海瑞、军事将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还有一个文官集团。他们都是一个方面的代表:

文官集团,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一种角色,从开国洪武皇帝时起至万历皇帝时期日臻成熟,代表了以孔孟之道为立国、立身之根本的思想和制度。他们以维持平衡保持现状为根本目的,以道德标准为一切事务的判断准绳,以上书参劾、揭帖为基本手段,具有“阴”和“阳”双重性格。对于他们来说,维持平衡是最紧要的事情,谁意图打破这种平衡,都会遭到他们的围攻。在此基础上,他们不遗余力地想让帝国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运行,甚至皇帝也可以成为他们实现目的的工具。因此,作者在书中说,文官集团“是这一大帝国的实际主人。”只不过,现在看来,他们在当时已成为落后的代表。

万历皇帝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代表,虽则聪慧,却无什么建树,始终脱离不开文官集团的约束。作者认为,这时候“皇帝”这种职业只是帝国制度的一种需要。因为在这种制度中,皇帝是最高道德标准的代表,是人们效仿的榜样,因此,他的行为也必须合乎道德的要求,各种约束条件自然而然地就会附加到他的身上。万历皇帝看似是在万人之上,可在道德标准的要求和文官集团的监督之下,不能亲自主持禁卫军操练、不能立喜欢的孩子为太子、不能离开京城巡视各省,甚至不能在紫禁城里骑马驰骋。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名囚徒”,以致最后万历皇帝不得不采取消极怠工的方式对抗文官集团的约束,在无聊的日子里,只能用一些更为无聊的方法消磨时光――与宦官“掷银为戏”。皇帝当到这个份上,真还不如一介平民。

首辅张居正,是文官集团的典型代表,同时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他是万历的老师,与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皇帝称之为“元辅张先生”,可谓位尊至极。在通过各种阴谋、阳谋稳居首辅之位后,他开始着手施行改革,并且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所谓“非常”,只是在文官集团看来不符合道德标准)。但他的这种试图打破平衡的改革,“使文官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而不能成功,而且招致了死后被清算”。继张居正之后任首辅的申时行,因有前车之鉴,则采取了一种“蕴藉不立崖异”的太极手法来调和各方矛盾,艰难且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

海瑞绝对是个耿直boy,是文官集团中比较极端的一个代表,为官清廉、广为称道,固执并机械地执行以孔孟之道为基础的道德标准。他的极端在于他的身上几乎只有“阳”的一面,即使有点“阴”面也不会为己谋私。而这种言行如一、清廉正直,在文官集团中并不受欢迎,但也使皇帝以及那些对他衔恨在心的人无可奈何,除了设法将其调任闲职外别无他法。但这股清流,也最终没能在文官集团维持平衡的制度障碍面前幸免,最后被罢免家居,郁郁而终。

戚继光是万历年间的杰出将领,成名于东南沿海驱逐倭寇之役,继而又在蓟辽边陲建立功勋。无论在那个方向,他和他的“戚家军”都足以威震敌胆。最重要的是,戚继光是一位富于创造精神的将领,在在张居正的支持下,大胆推进军事改革,自己招兵买马创建“戚家军”,根据敌人特点创新战法,并身体力行加以实践。事实证明,戚将军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是成功的,但这也仅限于“在技术上调和各式各样的矛盾”,且其中少不了一些文官的掣肘;而这种成功离不开张居正各种处于“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纵横捭阖。

李贽是渴望冲破思想禁锢的人们的代表。他不喜欢传统道德强加给他的各种义务,而“一心想要创造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因此,在正值官运亨通的年龄,他选择了以知府身份挂冠而去,创建佛院以求“独立”。但他也并非隐居,仍广泛与当时的社会名流交往,并依从内心追求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尽管有些行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有些放荡不羁。他的这些思想和行为在当时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因此还掀起一股追捧的潮流。只是这种潮流仍未摆脱“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的限制。

总而言之,万历年间,不是没有出现厉行改革的人物和行动,只是囿于落后而不肯接受改变的官僚政治,他们的抱负才未能得以实现。正如书中所言:“两千年前的孔孟之道,在过去曾经是领导和改造社会的力量,至此已成为限制创造的牢笼。”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终于看完了,很奇怪,今年看的书都是放在平常根本看不下去的书,人跟人,人跟书,人跟其他事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和环境下,总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通俗说,就是缘分。

和这本书的缘分不算浅,研究生二年级,在人大书摊边,秀芳买下它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它为那一天带去了欢喜。可惜缘分来的太淡,直到今年,才把它全部看完,交了一会朋友,谈了一会儿心。

见到这位“朋友”之前,就已经被它的赫赫大名所震慑,捧起它,就自带了一种敬畏和膜拜,每阅读一段,就仿佛领悟了真知灼见,以至于在惶惶不知其要旨的情况下,还总是为自己的理解能力发愁。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观”为特色解读了这段历史,全书的观点在序中就已经说的非常清楚,大抵是两个:一是“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二是对历史上的人物如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和李贽等抱以人性的同情,他认为“皇帝的职位是一种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机构,而每一个皇帝又都是一个人”,他认为这些人物都没有好的下场,“断非个人的原因所的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用黄仁宇先生的话来说,整本书“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绝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这是一本大失败的合集,与其说是人物的失败,更应该承认是制度的失败。

中国历来以德治国,讲究人伦纲常,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离不开传统的伦理,组织上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元关系的能力,“即使是技术上的问题送交御前请求决定,也要翻译成为道德问题,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作出断语”。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不难理解万历皇帝的悲哀,他享受着“万人之上”的尊荣,却不得不用消极抵抗的方式来对付文官集团,他不是作为人被看待,而是被期望成为无感无知的一种权威和代表,他所作的一切都要符合道德规范,符合文官集团的期望,可以说他就像被挟制的玩偶,并没有一点自由,倘或真要反对这种说法,那我只好说,他的身份只给他带去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的相对自由,这也可以为明朝皇室极尽奢侈之能事而做出注解,毕竟这是皇帝之为皇帝仅剩的尊荣。

这种道德统治的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低效,它阻碍着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关系的转变,从军需供应、税收制度、乃至明朝政府的选储、文官集团的薪酬等等,明朝政府没有从技术和制度上进行设计,相反的,却从保卫皇权和维持社会的低水平的平衡发展出发,大量采用文官治国,这些文官整日接受的都是经史子集的教育,缺乏“数目字管理”的能力,而且文官集团自明朝开国以来,“阳”上崇尚节俭,“阴”里大肆搜刮,这种明面上俭朴美德的提倡,最终落点在行政问题的简化,落点在政府解决问题的低能里。这些根源性的失败导致了技术不能开展、财政无法核实、集中收支,军备低效,也最终导致了张居正的功败垂成、申时行的谨慎圆滑,海瑞的老年抱憾,戚继光和李贽的悲惨晚年。在这样的制度下为人杰,与时代不能做出利国利民的改革,与个人不能成就流传千古的成功事业,这是时代也是个人的悲哀。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站在时间的隧道外,站在远处端详这一段历史,提出了宏观的问题,也做了宏观的解答,为我们普罗大众提供了泛泛的总体感知,可以说大有益处。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全书以纪传体形式写成,内容也不乏细节,但总有一种心到意到的随意感,时常让我不知身在何方,总要翻到目录去,才能确定,我看的这章原来还是张居正篇,尽管内容已经飘摇至万历、正德或者文官集团了。

撇去以上种种,这本书作为常识性读物还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的,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技术,人在社会制度中的位置和作用,阴和阳的背离统一等等,他们就像海滩上的贝壳,闪着亮光,分散在各处,等待着有识之人捡起它,放在耳边,听它诉说那遥远的启迪。但我在思考这些时,总难免觉得太远或疏离,这总归是从政的人该思考的,我总这样想,或许这也是缘分在作祟吧,当下,我权且和这位好友拜别,等有朝一日重逢,再来叙说久别中的感悟和故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060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流浪地球》观影有感1200字

    对于这一部号称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巨作。在下也惊叹于其特别的构思,“硬核”的制作,动人的挚情,发人深省的思索…… 但在下想说的,却是“末世”这个设定下的人情赞歌。 流浪地球是很催泪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25
  •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700字

    【第1篇】 刚打开这本书,看到的不是纯黑色的枯燥的文字,映入眼帘的,是几幅五颜六色的水彩画。真是一本奇形怪状的书啊!我这样想到。看到前几页,脑海中立刻出现一个学习成绩差,比男生还淘…

    读后感 2022年7月29日
    85
  • 阿Q正传读后感800字初中生

    一个奴隶的精神世界 零零,总能在不同的文章里看到“阿Q精神”。心想,这该是怎样崇高伟大的精神,惹得文人纷纷评之析之赏之鉴之。 于是,找来了原作《阿Q正传》我就在难以置信却难怪如此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14
  •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_900字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读后感900字 可以说,基地系列的后两篇《基地边缘》和《基地与地球》很像是作者创作后期自己的一个心路之旅。我们通过前面四本知道了“基地”组织是如何从只有一…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305
  • 《安妮日记》读后感9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知己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经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就是《安妮日记》,因为读完后…

    读后感 2022年6月27日
    97
  • 复原力——《另一种选择》读后感1500字

    复原力——《另一种选择》读后感1500字: 我想用文中的一句话,来作为文章的开端:我们也知道,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局。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其中也有一些令人难以克服的困境。对…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