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武志红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巨婴国」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我一直关注武志红的微信公号,因此在九、十月份就知道作者在12月会出版一本新书《巨婴国》。当时我就在琢磨,届时要怎么能从国内买一本《巨婴国》带过来一睹为快。然后12月某天在微信读书上发现这本书,而且还是0.99的特价,我毫不犹豫地买下;而买下这本书之后十几分钟,特价就结束了。事后想来,我跟这本书还颇有点缘分。

武志红的书我前前后后读过五、六本,每一本都带给我很多震撼和感悟。我也因此很习惯作者这种松散凌乱的框架,内容前后重复的结构、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口语化的行文,以及牵强附会的解释和联想。虽然武志红的作品因为上面这些不足广受诟病,但仍然不妨碍我反复阅读并喜爱他的每一部作品。

读他的书像是展开了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作者是一位极好的导师,带领读者深入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那些未经审视的潜意识和习以为常的习惯;透过表面现象挖掘的内在的心理机制。作者的书最大的优点在于直指人心的洞见,独辟蹊径地抓住问题的核心,让隐藏的内心无处遁形。

在这一本书里,作者总结了他之前数本作品的内容,提炼之后,得出了他的巨婴理论。作者认为很多国人是成年的婴儿:他们生理年龄成熟了,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婴儿阶段,故称之为巨婴。巨婴的特点是全能自恋——在一切关系中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追求控制权;害怕面对失控,因为失控会引发他们的无助感;面对问题时巨婴们需要向外寻找一个罪魁祸首去怪罪;在关系里与他人依赖共生,缺乏界限感。

巨婴们带着内心的破碎感生活,他们用形式的完整,来掩盖内心的脆弱和破碎。我们的社会文化并不鼓励个性发展,家庭也鲜少支持个人对特立独行个性的追求,巨婴们通过流水线般的学校生活,被加工成携带各种知识技能的机器人,而代表活力的个性则在这种同化的过程中被压抑了。巨婴们害怕跟周围的人不一样,因此追求同样的生活轨迹:好好读书,找一份好工作,到合适的年龄谈婚论嫁,结婚生子,周而复始。如果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这个人就是公认的幸运儿;如果某个环节脱轨了,他的家人和他本人都会感到莫名的恐慌,那种失控感趋势他要拼命让自己重返正轨。没有人,包括他自己,在乎他想要成为什么模样,他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每个人的目的就是来这世界走一遭,努力把自己活成社会典范的模样。

可是那些被压抑的个性如果不被接受,就会变成强大的黑暗能量,拥有巨大的破坏力,这种破坏力因为不被意识所接受,只能另寻途径来表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好脾气的好人在亲近的家人面前却面目狰狞,他们通过努力展现自己身上的好、拼命压抑自身不被接受的品质来成为好人:于是他们身上的黑色能量要么通过情绪等渠道发泄出来,成为情绪暴躁的人;要么被彻底压抑掉,整个人变得失去活力。这就是作者所批评的中国式好人。这里的好不是道德范畴内的好,它的反面不是坏,而是真实。

因此作者提倡不要做好人,要做真实的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因为追求好人文化,势必会制造分裂,要彰显自身的好品质,就要割舍身上不被认同和接受的坏品质,而好品质与坏品质共同构成了自我,被阉割过的自我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成为完整的、真实的、有力量的自我。作者也在书的结尾处这样说到: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好的我跟坏的我合起来才是完整而真实的自我,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真实的自己:不惧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费力去做好人,在关系中真实地看见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让生命的能量流动起来。

「巨婴国」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一开始想要看这本书,因为武志红老师写了很多本书,在近年国内有些名气。

我看一本书,从来不喜欢看序和后记,也不喜欢看书评。好的书评,常常引的人对书有过高的心理期许,而差的书评,则能引起你的厌恶感,直接丧失对书阅读的渴望。

看这书一半不到的时候,我看了微信读书上的书评,占高楼的有的甚至是垃圾评论。在我眼中的垃圾评论是不聊书,而去聊一些无关的东西无尽的掐架还以为自己饱读诗书。但是也正是这些垃圾评论让我看到了中国巨婴的存在。

我说什么都是对的,你要相信我,你不相信我,我们就是敌人。

那些只能求同不能存异的人,那些没有涵容的人。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别人。没有通过这本书很好的看到自己。

我认为,一本书,无以论好坏。如果你自身带有自己的思考去看待一本书或是一个问题,你就会发现,这个书(问题)的正能量和不足。抛开那些有待考证的不足,你从这本书里汲取了多少对你有益的东西,才是你最大的收益。

说实话,电子书我没有做笔记,只是偶尔写写想法。最初看这本书我带了一些纠错情节,因为很多人说武志红在反国家反社会铜臭味重。我带着这种挖掘的态度去发现他书里三观不正的论据,发现一点就批评一点。但是我看了700多页去看书评的时候,我发现了书中的一些真实的现象发生,我便持着一种新的心情继续看下去。即:无论它怎么样,我都要读完再发表意见。这是对读者和自己起码的尊重。

这本书,是一个心理学研究生写的书,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人读起来很多时候会误解它。作者有很多咨询案例,也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也是书中大多数的巨婴之一。如果我没有记错,在“能量的演变”里,作者就道出了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不是为了宣扬黑暗,而是希望能达成理解与接纳。

达成理解与接纳。才是作者想要宣扬的最最重要的东西。

此后的文章,他都在讲一些对现象的分析。其中不做好的一段是他对“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断章取义。就字面理解,七十岁便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超出规矩范围。作者说恐怕到时候也没有什么“欲”了。欲加了引号,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此前看过孙瑞雪的书,对爱和自由有一定的了解,孙瑞雪老师对这段话也有见解,我比较赞成孙瑞雪老师的观点。这本书里这一段我看到有一些嘲讽的意味。

但是看完全书,我受益最多的便是人应该多一些自我觉醒,多接纳自己黑暗的地方,让黑暗的情绪流动起来。

也不用急于求成,我们童年累积的伤痛并不能一天就痊愈,我们要去正视它,发现它,接纳它。

本书里提到的一本书《爱是一种选择》。刚提到,我就把它买回来了。看了前面的四页的样子,我便不能继续看下去,因为看那本书,需要拖延症患者莫大的勇气,去撕开自身曾经掩藏起来最不为人知的伤疤。太痛。但是我应该会把它看完,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好书。

最后感谢一下作者,无论好坏,它都曾经是一面镜子,让我曾经有机会这样的接触我自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7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去,另一种生活》读后感_1100字

    《去,另一种生活》读后感1100字 《去,另一种生活》很喜欢维京飞鸟的文字,这本书只是看文字就觉得很美好了,用词克制又温暖,想看看纸质书中的图片,却听说纸质书早已断货了。曾看过许多…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160
  • 《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读后感300字

    愉快的就快要到来了,我们在玩耍的同时也要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在期间我一共读了5本书,其中有一本叫做《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的书,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叫张博爱的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这…

    读后感 2022年7月24日
    95
  • 读《知更鸟》读后感1000字

    读《知更鸟》读后感1000字: “冒险,还是不要冒险,这是永远的两难”这是风靡世界的北欧犯罪小说天王尤·奈斯博所著的《知更鸟》中的一句极富意蕴的话,更是整篇小说的灵魂。 《知更鸟》…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4
  • 朗读《发现母亲》让我找回了自我

      作为一个8岁男孩的妈妈,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作为老师的自己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知识与经验的匮乏。如何与儿子相处,如何管教好孩子,常常困扰…

    读后感 2022年11月6日
    40
  • 高老头读后感心得体会600字

    高老头读后感心得体会600字: 读了高老头有许多感悟,感觉其实是有很多人或事都会受到社会这个因素而改变。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社会背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

    读后感 2023年2月10日
    30
  • 《尽心便是完美》读后感1000字

    《尽心便是完美》读后感1000字: 一种温存犹昔温存犹昔,正如林清玄所说:“在寂寞的道路上,我们总在寻找历尽沧桑后的一点温存。”《一种温存犹昔》是从电影《日瓦戈医生》中的一个送别情…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