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读后感2000字(2)篇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20世纪最受争议也是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既是作家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名闻遐迩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中年男子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行为却逾越道德范畴的欧洲移民,与一个可爱却又危险无情的青春期女孩的之间的疯狂恋情。

「洛丽塔」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其实不太喜欢喜欢发表长篇大论,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想法千奇百怪都很正常。但是我最喜欢的书,看到每每说起这本书,就有许多人看完随便下定义,觉得相当不同意。其实也不乏看到许多比它要好的故事,但这本的确最令我印象深刻,就像《金阁寺》一样。喜欢洛丽塔,喜欢看《洛丽塔》的那时候。

第一次看还是高中的时候看的,那时候看,也就觉得是个小说了,而且第一次看完全没有看懂。后来高三又看了一次,才勉勉强强稍微明白了一些。上了大学,逛图书馆的时候又看到这本书,又看了一次。可能是因为学语言的关系,需要不由自主的去接受很多新奇的东西,包容能力也慢慢的大了许多。

那时候看完才感受纳博科夫的厉害,那种纯粹的文学魅力,看似随意实则繁复的写作技法,层层嵌套的互文性,对人心灵隐秘角落和复杂情感的细致描摹,无一不令人惊叹。

他在用文字本身,探索人性与情感的边界。

纳博科夫在后记——关于一本题为《洛丽塔》的书 里说到:《洛丽塔》并不带有道德说教。对于我来说,只有在虚构作品能给我带来我直截地称之为美学幸福的东西时,它才是存在的;那是一种多少总能连接上与艺术为伴的其他生存状态的感觉。

你看,作者在享受编织文字的乐趣。

所以,有人把这个故事看成爱情,有人理解成道德批判,有人当做是对精神病学的分析。都是对的,也都未必是对的。对是自己看到的情感和理解。不对是在于文学没有解说观点的使命,我们所臆测的所谓内核与启迪,怕是和作者的想法扯不上半点关系。

当然,我个人观点,从单一的道德层面评价文学作品是不应该的。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作者设置的道德命题并自我反思,是应当的。

它能让你在见过不曾见的世界后,反身窥见自己的内心,这才是我理解的——文学于读者而言,永恒存在的魅力。

况且它能经受住这么多年的批判与议论,也可见它的美的确是能够打动人心,不仅仅是亨伯特的感情,也有纳博科夫写作的能力。

很多作品简单化来看,其实也就是那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老师毁了一个少女,《月亮与六便士》一个男人人到中年抛家弃子背叛朋友,《痴人之爱》就是一个老男人玩养成还失败了。

若文学被这么讨论起来,才是文学的悲凉。

三观和道德这种东西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是约束自我行为的准则。所以不必觉得自己在过一种书里的生活,不必觉得自己拥有伟大的艰难的爱情,也不必觉得自己像某本书里主人公一样冲破世俗藩篱排除万难。往往到头来什么也没冲破,只是冲破了自己生而为人的底线。

但下作也不代表不幸福,毕竟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要大过人和草履虫。

书是书,现实是现实。分的清才能继续看书,若是分不清,顾影自怜有什么用。

题外话一句,这部小说被翻拍成电影也是很有意思的。电影62年的版本和97年的版本我都看过。看62年那一版,我的情感微妙的倾斜到了亨伯特那边。库布里克的冷静克制作壁上观映射到电影里,亨伯特固然可憎,但洛丽塔更是有能摧毁人的,天真华衣下的邪恶。

小说里,我们是自述者(亨伯特)口中的陪审团,我更同情洛丽塔。

这三个看,哪个感觉都不一样哎

「洛丽塔」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给四星吧,扣的一星得翻译来背锅了,实在是太难阅读了,很多地方差强人意,很多地方实在是不懂,不通,很影响阅读质量,但是还是要感谢译者的,毕竟因为有他,我才能看完,看懂这本书。

书主要内容是亨伯特亨伯特这个主人公,因为初恋的意外身亡,从而对初恋年纪的少女产生了畸形的欲望和性趣,在他遇到十二岁的性感少女洛丽塔后,这种冲动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和洛丽塔在一起,宁愿强忍着感情和洛丽塔的妈妈黑兹女士结婚,最后被黑兹女士偷看了日记,败露,幸好黑兹在去邮局的路上被车撞死,事情才能慢下来。亨亨急忙去洛丽塔夏令营的地方,把洛丽塔接了出来,说是她妈妈病了,带她回家。后来告诉她事情,妈妈死了,然后带她周游美国。在着魔的猎人酒店,亨亨打算用药迷奸洛,但是没想到药效不行,经过一晚上的忐忑与尝试后,无奈打算放弃,这个时候洛丽塔主动勾引亨亨,两人发生了关系。之后两人感情不断纠缠,亨亨满足与肉欲,洛满足与亨提供的零花钱和一些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安慰和爱情。洛丽塔还是个那么小的姑娘,妈妈死了,只能依靠亨亨,亨还是个变态,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很绝望,但是为了生存下去,只能无可奈何的依附亨,那种神情我无法准确地加以描绘……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表情,显得那么纯粹,因此它似乎又渐渐变为一种相当安逸的空虚茫然的神情,就因为这已是委屈和失望的极限——而每一极限必定含有某种超出极限以外的东西——于是就出现了那种模糊暗淡的亮光。

洛有两次机会可以离开,但是都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走,还是留了下来。最后洛被奎拐走,但是因为不答应群交而被哄走流浪,后来找到了一个很穷但很老实的机械工接盘,亨在失去了洛之后,万念俱灰,找了一段时间没找到,跟一个浪荡女人睡在了一起,后来被洛的一封信打破了表面的平静,出发寻找到了洛,但是发现一切都回不去了,然后在得到洛不会回来的肯定答复后,用手枪将奎杀死,然后被逮捕处死的故事。

故事很悲剧,洛丽塔和亨伯特都是悲剧。亨伯特因为初恋的死,产生了恋童癖,洛丽塔因为乱伦,陷入了自我否定和纠结,最后还好,洛得到了基本都幸福,亨伯特也是罪有应得吧。

我不觉得亨伯特对洛丽塔是真爱,他只是恋童,然后真好有这么一个女孩,很轻易有条件能霸占,就打算一支霸占下去,并不允许她离开,更不允许她交男友,在跟洛保持关系的同时,他也在注意其他的性感少女,只是不方便得手罢了如果有机会,他肯定会像一匹饿狼一样扑上去。最后杀奎,只是梦想破灭,人生再也没有价值,打着洛丽塔父亲的正义口号杀人罢了。

书里对亨伯特心里状态的描写实在是太细腻太到位了,充分展现了一个变态的心理和对他人对世界的畸形看法。这本书竟然不是纪实,而是纳博科夫虚构出来的小说,让我颇为佩服,可能纳博科夫在书里写了个自己,所以刻画的才这么生动?

哈哈,纳博科夫对弗洛依德真是看不上啊,极尽讽刺,估计是弗洛伊德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28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龙应台的《目送》有感1500字

    读龙应台的《目送》有感1500字: 《目送》是一本美丽,忧伤,深邃的书,里面收录了七十三篇散文,写了日常生活中的平淡之事、常人之情。儿子的离、母亲的老、父亲的逝、朋友的牵挂、兄弟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0
  • 《狼王梦》读书心得800字

    梦想与执着  ――读《狼王梦》有感 窗外明月当空,繁星点点!合上书本,躺在床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狼是一种凶猛的,给人留下的只有凶残的一面,但当我读完沈石溪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5日
    71
  • 《木心研究专号:木心美术馆特辑(2016)》读后感_2500字

    《木心研究专号:木心美术馆特辑(2016)》读后感2500字 章节绘画的异端读的比较过瘾西画在国内的时间极短,与西画近距离接触也就十多年的事,历史使然,木心可以说是西画入国系统建立…

    读后感 2022年8月31日
    92
  • 《红岩》读书感悟1000字

    红梅向阳开 ―――-《红岩》的读后感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题记 革命红梅如血绽 十月的歌乐山,红日未升,残夜未尽,许云峰、江姐、小…

    读后感 2022年5月26日
    167
  • 读《第七条猎狗》有感500字

    【第1篇】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第七条猎狗》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沈石溪。他曾说过一段话“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07
  • 《定位:世界500强总裁的职场忠告》读后感_900字

    《定位:世界500强总裁的职场忠告》读后感900字 网上搜索:1.出井伸之是如何葬送索尼帝国的? 2.索尼帝国如何走向衰落?3.看索尼的变与不变。4.索尼发布2017年财报。5.十…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