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全集)》读后感900字
一直在反思中国传统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令自己感到差异的是,人们往往把忠厚老实视作死板愚笨,把狡诈圆滑视为圭臬,这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三十六计中的每个成语,其语义色彩无不透露着奸滑,可以说是扭曲程序正义以追求实体胜利的变相妥协。
古人不讲求西方式的骑士精神,不崇尚阳谋而崇尚阴谋,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商贾往往处于底层,而诚实守信契约精神往往诞生于商业往来,故而虽然贸易往来很早就有,但形成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惯例和法律规制却起步很晚。时至今天,假冒伪劣依旧大行其道,吃拿卡要成为官商准则。
另一方面,熟读四书五经,其终极目标很大程度上是对为官治国的指导,教育的目标充斥着功利主义的色彩,而对人性深层的探索和对独立自由的思考往往不充分,欠缺对人生的意义进行系统性的反思。在丛林法则和关系社会的大背景下,形成劳心者分配财富,劳力者创造财富的激励机制,分配财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希望谋求更大的利益份额,创造财富的往往有心无力生产水平低下,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职能分化,但这不可否认是低效的。
蛋糕没做大就已经争得头破血流,做大了又面临二八定律悬殊的贫富差距,仿佛公平正义不过是谎言的雕饰,政客文人的饭后闲谈和夸耀邀功,弱者值得同情吗?弱者需要同情吗?还是说我们已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救世主的心态和脸面予以虚假的施舍。
第三次再看三十六计,五味杂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土地改革杀富济贫是水浒传式的正义,值得歌颂传唱,大饥荒是三年自然灾害,天佑中华而非事在人为,文革初衷是好的,上山下乡再教育从而全民文盲是必要的……当然,每个国家也或多或少充斥着谎言和血腥,人人一屁股烂屎,屎里包着真相,人人配一把利剑,剑刃涂满鲜血。
有些人舔舐战功,引以为傲;有些人忏悔自责,坟头恸哭;更多人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他们既不想知道过去,也不愿意知道过去,梦是不真实的,黄粱美梦虽该死得甜美,可大梦初醒也是否会怅惘失落,行迈靡靡,心中如醉呢?